学习内容:【札记】父母篇(26)你若不绝望,孩子就没有希望!
原文摘抄:
父母要对自己的思维路径绝望,不敢再轻易的去试图改变孩子了之后,然后父母才能真正的看见孩子内心的希望,看见他的自主意愿!
你要记住这句话就好“囚笼中心的人是你,作茧自缚的人更是你!”
你死透了之后,你就真的不敢再轻易的试图给孩子建议什么的了,也不敢再轻易的试图去教导孩子了,
因为你必须经由清醒的再次体验这个过程,体验到你自己无效的行为模式,无效的思维路径。
当然,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要时时刻刻的警觉自己,警觉自己的老鼠圈。
时刻警觉自己的那想帮孩子的冲动。
这个冲动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认为孩子不行、他做不到、他很脆弱、他肯定会失败、他肯定会退缩。
也即是总是把孩子当作没有能力的小孩来对待。
而这种无效的思维路径、冲动模式一定要死透!
我的感想:
关于这个点昨天我在摘抄的时候发现自己不是很能理解“死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今天和孩子的简单互动我突然有惊觉到,不管我懂了多少的道理,看了多少书,读了多少遍的札记,我那些跟随我多年的模式,习性是非常难改变的,所以老师才会说,我们需要一生去警觉的。这几天学习还是有成效的,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今早我以前的状态就又出来了,我又开始和孩子抬杠,一直抬到我们俩不欢而散。我去上班的路上突然发现,这个就是我经常和孩子互动的模式,就是那种想要和孩子挣个高低的感觉,就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幼稚,也看到以前我也是经常这样和孩子抬杠,就像一个孩子,我老公已经不止一次的提醒过我,你这样和孩子相处,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说的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和他玩。其实我说的话对孩子无效,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以前我觉得这个很好玩,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今天我还是感觉到这里面是有些不妥的,也就是说,我有的时候是没有大人样的。
其实死没死透在现实中就可以检验出来。我也需要继续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
原文摘抄:
而于之生焉,生的是什么东西?生的就是,
你能开始真正冷静的观察孩子,看见孩子真正的内核动力,或者说真的看到孩子也依然是渴望成长的,希望改变的。
但要具体观察到孩子的每个细节上、特别是心理活动上(虽然这看起来很难,但这是为人父母本该有的)。只是他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拒绝的、都是捣乱的、都是放弃的、都是混乱的、都是退缩的。
也即是要生起的是,把孩子当作未来不可限量的成人来对待!是真心看到了那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其实最终来说,一个人他只要是活着的,其实他永远都有向上的动力!
我的感想:
我就是这样的列子了,虽然一把年纪了,可也还是一直都在努力着,向上着,希望自己好,希望家人好的!我相信孩子也会的。
原文摘抄:
这就像一只一直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我们在指责它见识狭隘的时候,其实根本不能怪它,因为它本来就终年生活在井底的啊!
它哪有可能知道世界之广大,可能之无限呢?要让它不局限于自己的井底之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它离开这个井底世界,而不是试图告诉或指责他!
我的感想:
老师文章说的这个“带”,我理解是“体验”,让他有不一样的体验,并且用新的体验来消融他原来的模式。感觉这样的理解有些狭隘,那我就先给自己留个白。
原文摘抄:
也即是我为何要让大家一直浸泡在课程当中,一次又一次的体验自己(包括看见他人)是如何的受困于自己的潜意识,受困于自己的盲区!
看到这句我明白的是:
除了需要新的体验之外,还有一次次体验和看着自己和他人是如何受困以此的,如何受困在“井”里,受困在自己的老鼠圈里。只有这样,一直到我受够了,不想再继续那些旧有模式了,我们才可能突破自己的老鼠圈,原来就是要到这种受不了,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自动自愿的放弃,那些旧有模式才会最后彻底崩塌的。原来老师说的:死的透彻,才愿意改变的原因在这里。我体会到了。
原文摘抄:
然后父母要做的,其实就是有能力带领孩子离开他的潜意识区域,离开他自以为的无望之地!当然前提是父母得自己先学会离开自己的老鼠圈,离开自己的盲区!
当然这个是下一步的做法了,这也是聪明又听话的父母的做法了!
那在这下一步之前,其实为人父母需要做的,其实就是等待了,就是等待孩子的动力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静待花开”了(心灵老师常用的美丽词汇)。
当然“静待花开”的前提是“静待”,能否让自己烦乱、忙乱、杂乱的心静下来,这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表面上装的什么事都没有但心底下却是暗潮涌动!
所以,“静待”不是枯静,不是两眼一抹黑的睁眼瞎。这个“静”要求你在心底观察你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发觉、发现他心中的小火苗,也即是他想改变的意愿!
所以,孩子改变的关键点其实就是这里!他想改变了,他有改变的意愿了,他自己去寻找了!
所以这里的饽论就是,父母要对自己的思维路径绝望,不敢再轻易的去试图改变孩子了之后,然后父母才能真正的看见孩子内心的希望,看见他的自主意愿!
也就是我常说的“你若不绝望,孩子就没有希望”。
而看见孩子心中的小火苗之后,你唯一要做的只能是心中暗喜,但行为层面别做任何的动作,嘴巴上也不可以透露一点口风给到孩子!
只有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回到正确的位置上去,也即是孩子对你有敬畏之心的,孩子对你是尊重的,是佩服你的,是渴求你肯定他的,这个时候你才能肯定和欣赏孩子。
说白了,就是其实你骨子里还不会欣赏他,所以,那还是闭嘴为好,承认自己很笨为好。
我的感想:
我确实是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年我一直被困在自己的老鼠圈里。那接下来我就好好对峙自己的老鼠圈,就如老师所说的,“静待花开”了。
内家心理学《【札记】父母篇(26)你若不绝望,孩子就没有希望!》学习完了
静 子
2021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