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倦怠到闪耀》
所谓“倦怠”从英文名解释更清晰——倦怠就是“Burn Out”燃烧殆尽。
“倦怠”一词又可以拆分为:“倦”,是疲倦、厌倦,是心理感受;“怠”,则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为。很多人一旦开始“倦”,就自己主动“怠”起来。这样其实会更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陈海贤老师曾经给过几个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制造一个能让情绪资源自动恢复的心理壁龛。就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一个特定的地方,比如公司或家附近的公园,或者房间里某个布置得很舒服的角落。这个地方一定要能让你安静下来,你可以读一点书,听些音乐,或者做一做冥想。
第二条建议,是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人际网络支持系统。一方面,是你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工作之外,还有更多的价值,避免“去人格化”倾向的出现。另一方面,当你碰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安慰和鼓励,变成一张心理上的安全网。
第三条建议,要经常思考“什么是我能控制的,什么是我控制不了的”。不想那些你控制不了的事情,专心把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好,那你对工作就会多一份掌控感。
第四条建议,是把眼前的工作纳入你自我发展的长期规划中。在工作中最糟糕的心态,就是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心态,你的情绪资源会消耗得非常快。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你主动选择要走的一段路,专注于从中获得的成长,那你就能从压力中看到意义。
职业倦怠可以被认定为「长时间持续的精疲力竭,缺乏对一切事物的兴趣」。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差异。职业倦怠也是目前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整体呈上升趋势。
“如果一份工作只剩日复一日的重复,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提升,要果断辞职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其实所有高大上的工作,都会通往重复,这并不代表无法再提升自己。当你发现做某项工作是在不断重复时,优化还是继续重复,看你如何选择。”
的确,一个人面对重复劳动时的态度,决定着他的人生。有的人流于表面,从不对事情进行深度思考,只会将工作简单地重复无数遍,不仅无法取得任何精进,反而是一种消耗。
有的人优化每一步细节,总结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挖掘工作当中的潜力,实现高阶成长。主动发现机会,把重复工作做到极致,承担起更有难度的任务,不断地挑战自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提升实力的方式。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最佳方式。
总之,面对职业倦怠,破局的最佳计策,就是在重复性工作中提取价值,打造个人稀缺性。这也是从倦怠到闪耀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