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通过“环境”管理。如果整个班都在闹,天性比较文静的小孩,也会被带动起来一起闹。我们组建了“领读队”,4到6人。早晨他们早早的到班里,开始领读。稍晚一点到教室的孩子的见有多数人在领读,他也会不自觉的被环境影响,跟着读。对于1个孩子来说,他见到的总是多数人在读,自然也会选择跟从多数人去读。领读队存在于任何,老师看管不到的空隙时间,如早上到教室,课间上完厕所后,大课间回教室后。当个别班级孩子,在教室外打闹时,咱班的孩子,全都在教室里读书。即使比较好闹的几个小男孩,在大环境的压力下,也只能回回头,在桌子上乱画一下。这样一来就防止他在外打闹,受严重伤害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师生讨论”进行管理。每天孩子们见到班主任的第1件事,就是和老师讨论安全问题。老师会和孩子们讲明,校园内存在的所有安全问题。如电,踩踏,玩具,打闹。谁能发现安全问题,讲明白如何防止受伤就有奖。谁发现了同学触犯安全规定,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就有奖。这种讨论非常有效,让老师都观察不到的安全隐患,学生自己查出来不少,包括孩子们上厕所时的打闹现象,玩树枝, 拧暖气阀门,吃纸片等等。(当有孩子过分执迷于告状,或者偶尔产生“诬告”现象时,就取消他的告状权力,改好后再恢复)
第三,通过“精准”管理。经过前两个措施,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不打闹。尤其是到了下半学期开始,稍微有点闹或者中等闹的孩子,在上学期,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已经专心于学习得小奖章。他似打闹和被别的家长找的现象已经不存在。
但是,最能闹的四五个孩子,在下学期开始的第1个月,却达到了闹的高潮。并且有,四五个人结伴儿闹,进而形成风气,让中等那个孩子又闹起来,再进一步全班都闹起来的趋势。
针对这个现象,要多花一点脑子。首先把这四五个孩子,当成一个“团伙”来看待。这个“小团伙”,本来是一心一意凑在一起玩儿,现在成了“竞争对手”,设立一个“说话算数人奖”,只有一个人能得到。(这几个孩子对争当“说话算数人”的荣誉十分狂热)。答应老师,不打闹,跑好步,不乱说话。他们会主动说:“我说话一定算数!”反复问老师:“我今天说话算数吗?”他们都想抢到这唯一的“说话算数人”荣誉。从“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变成了更听老师话的“竞争对手”。小团伙四分五裂,这几个孩子就避免了相互打闹造成的严重重伤,打闹的星星火种也就自行泯灭了。
对于这几个孩子,还要根据他的特点,再给他们制定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让他们心中只有目标,再也不去找“同伙”打闹。
其中有一个孩子,他最想要的是“告人”或者说管理人。但他自身最爱的打闹,每天都有同学告他。老师故意只听别人告他,从不允许他告别人和为自己辩解。他形成了很强的倾诉欲望。老师告诉他,你一上午不闹,没人告你闹,你就可以“告一个人”。他就为了能告一次,从早晨来了到中午放学一闹也不闹。为了下午放学“告人”,一下午也不闹。
还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交朋友”。但他与人交流的方式有点问题,没交到几个朋友,他为此很痛苦。当他参加班里的比赛时,有时候表现挺好。但支持的仅有三四个人。我告诉他只要不打闹,老师就给你介绍朋友。结果有一天表现真的很好,老师说,他现在守纪律了,变好了,大家都应该和他交朋友,结果有三十四五个孩子举手和他交朋友。我让他挨个和新朋友握手。他高兴的说听老师的话就能交到30多个朋友,不听老师的话,只有三四个朋友。我告诉他,如果你继续守纪律,老师就会给你介绍朋友,如果不守纪律,每次就会给你取消三四个朋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朋友和交更多的朋友,现在每天都很听话。
还有一个孩子比较实在,就是想要小橡皮,好玩的文具。他只要听话,守纪律,坚持到一定时间,就能到老师这里来领奖,一直也比较听话。
就这样最后四五个孩子也被训练好了。班里已经不出现能造成人身伤害和影响他人学习的打闹的现象。
老的棍棒教育,已经为现在社会家长所不能接受,甚至还会造成误伤,对于老师和孩子都是伤害。即使家长能够接受,孩子们也会打皮了,骂滑了,也只能管住一时,管不了长久,更不用说把他们的心引导到学习上。
新形势下,我们要做的不是管住孩子的身体,而是要管住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