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中有一类“突然性”问题,容易让人措手不及。
比如,你现在负责组织一场公益宣讲活动,活动开始前一天,主讲老师突然说来不了,活动要不要继续下去?
作为主持人,年会上邀请董事长上台讲话,这时董事长还未到场,你会继续下一个环节还是干巴巴地等待董事长到来?
一般面试者的思维模式,是简单的思考“活动继续VS活动停止”这两个维度,如果顺着这个问题的逻辑线,就陷入死胡同了。
不管你回答“活动继续”或者“活动停止”,面试官都会继续追问你为什么,怎么考虑的?
因为不知道这场活动的真实背景或重要性,在面试中,你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回答这类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准备阶段就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
不要简单的回答“是”或“否”,而是前置性思考:
1、在活动前考虑到可能出现哪些临时情况?
2、针对各种临时情况,有哪些准备预案?
面试官考察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突然性问题”的产生,一定要把方案放在问题发生之前,将简单场景中的复杂性和未知性提取出来,并对应着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针对上述“开展公益活动”的问题,秉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这样说:
如果老师在前一天突然不能来,我会首先与老师沟通,是明天全天没有时间还是只是部分时间有安排,如果只是部分时间有安排,可以考虑将宣讲活动推迟到晚上或者提前在早上,以便老师能协调好活动与其他事情。
如果的确不能来,请老师推荐相关这方面的老师来宣讲,因为老师对这样行业比较熟悉,请他推荐的话,内容质量也不会差别太多。
如果也不能请到其他老师来,提前收集活动受众的关心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沟通老师能否提前录制好视频或者进行在线视频直播讲解。
相信通过这次的积极应对,尽量减少活动的负面影响,也为下次准备类似活动积累的宝贵经验。
当面试者可以将方案放在问题发生之前,这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共识。这也就是一个人的工作经验的体现。
单纯的等待问题发生,着急忙慌,不知所措的去抱怨和发牢骚,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只有在准备阶段,提前预设方案,才能从容不迫的应对。
超前的思维预判,是让解决问题的意识,深深的映入你的脑海,这种思路的形成需要进行强化的刻意练习。
一个优秀的求职者,会把“问题意识”自主的转化成“方案意识”。
在面试中,方案比问题有价值,所以,有方案的人比只有问题的人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