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
多吃五色食物:中医讲究 “五色入五脏”,即红色食物(如红枣、西红柿等)养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绿色食物(像菠菜、西兰花)养肝,能疏肝理气、排毒解毒;黄色食物(例如南瓜、小米)养脾,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白色食物(比如山药、银耳)养肺,有润肺止咳等功效;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养肾,利于滋补肾脏、益精填髓。日常饮食中尽量均衡搭配这五色食物,让身体各脏腑都能得到滋养。
控制油盐糖摄入:过量的油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烹饪时尽量选择植物油,并且控制用量。盐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每天的食盐量最好控制在 5 克以内,减少高盐腌制食品的食用。高糖饮食容易造成血糖波动、肥胖等问题,像糖果、甜饮料要少喝,多选择一些天然带甜味的水果来满足对甜味的需求。
细嚼慢咽: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品尝食物的味道,还能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充分咀嚼可以让食物更细碎,便于胃肠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吸收,而且更容易产生饱腹感,避免进食过量。
起居养生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每天尽量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 11 点前入睡,有利于肝脏等脏腑进行排毒和自我修复。长期熬夜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晒太阳:适当晒太阳好处多多,尤其是在早晨或傍晚阳光比较温和的时候。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有助于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健康;还能改善心情,缓解抑郁情绪,提升阳气,让人精神焕发。不过要注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防止晒伤皮肤。
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尤其是在晨起后、做饭后以及人多活动后,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积聚浊气,及时通风能降低室内病菌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健康。
运动养生
步行锻炼:步行是一项简单又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步行 30 分钟以上,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活动关节,还可以消耗热量,帮助控制体重。步行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手臂自然摆动,效果会更好。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通过身体的伸展、扭转、虚实转换等动作,能够调节呼吸,锻炼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还可以修身养性、放松身心,对中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为适宜。
瑜伽:瑜伽有各种体式,可以拉伸身体的肌肉、韧带,增强身体柔韧性,改善体态。一些倒立、扭转的动作还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且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配合深呼吸,有助于缓解压力、平静心境。
情志养生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遇到事情多往好的方面想,学会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笑口常开可以使身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培养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绘画、书法、摄影、养花等,投入到这些爱好中,能转移注意力,缓解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让自己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有助于调节情绪,达到养生的效果。
倾诉交流:不要把烦恼和心事都憋在心里,多和家人、朋友倾诉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在倾诉的过程中,不仅能释放情绪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
穴位养生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是保健要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问题。用手指按揉时,每次按揉 3-5 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
按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睡前按揉涌泉穴,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功效,能够改善睡眠质量,还可引火归元,对于上火、头晕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用手掌搓揉,或者用指关节点按,每次按揉 5-10 分钟。
按压内关穴: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出现心慌、胸闷、恶心等不适时,按压内关穴能起到调节心率、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作用,一般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力度适中,持续按压 1-2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