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假期,读完了黑塞的《悉达多》和渡边淳一的《钝感力》。
如果满分是10分,那我给《悉达多》9分,《钝感力》3分。
我会愿意在人生以后的时光里去再读一遍《悉达多》,愿意为悉达多去思考和感悟,愿意为他写下不够好却是我花心思的读后感。
但《钝感力》这本书,没有读第二遍的价值,给他三分仅仅是为了我花在他上面的时间和金钱。
可能是《被讨厌的勇气》珠玉在前,所以我对《钝感力》这本网红书也抱有较高的期待,期望渡边淳一的理论可以和阿德勒的心理学相互呼应,给予我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指引。
但读完大失所望。
首先,本书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整本书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理论就是提出了“钝感力”这个概念。这个理论很好,简洁明了,所以很快走红。
但是在书中支撑这个理论的不是学术实验,也不是严谨地论证,仅仅只有一些作家自己和他人的个别案例。读起来是很快,因为这些极少的理论基础根本没必要费心去读,因为它们没有普遍价值。
其次,该书只有理论没有实操。
作者在书中说人要拥有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钝感力。
身体钝感,就能适应季节变化,不易得敏感之症,如敏感肌、过敏性鼻炎。可是该如何提高身体的钝感力呢?有的人就是天生的敏感体质!所以我觉得作者这方面的论述就是扯淡,为了凑字数。
至于精神钝感,作者在举出事例之后,只是总结了说我们要有钝感力,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培养钝感力。我们应该不把上司的批评、同事的嫉妒、他人的讽刺放在心上,应该把别人的表扬当做前进的动力,应该积极进取,应该乐观地面对癌症......一切都是应该怎么做,这些难道我们不懂吗?我们需要的是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方法——如何培养精神上的钝感力!而不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空洞理论。
最后,作者反映了他“厌女思想谱系作家”的本质。
“厌女思想谱系作家”这个词,还是我从正在读的一本书《厌女》中学到的,这里就用上了。《钝感力》这本书的目录页被我狠狠划掉了几个章节,都是关于两性关系的。
作者把男性描写成敏感柔弱的家伙,把女性描述成天生拥有钝感神经的先天优势者。书中对两性从恋爱到婚姻的描写,我只能“呵呵”。(题外话,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对女性的描述也令我心理不适,故此书一直未看完!)
《钝感力》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它书名中的三个字,至于内容,还是推荐大家去读《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