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摘抄(11)

澄问: 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 在一时一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 但常人之心既有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曰: 偏倚是有所染著,如著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著,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曰: 虽未相著,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既未尝无,即谓之有;既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譬之病虐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可谓之无病之人矣。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然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典69】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
    海上明月共阅读 1,356评论 0 0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的要点在一个“皆”字,一回两回不算,要每时每事都中节,才算和。未发之...
    华杉2009阅读 1,392评论 3 5
  • 卷上·门人陆澄录 〔1〕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先生曰:...
    十三少的梦阅读 898评论 0 0
  • 2017-01-23 华杉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的要点在一个“皆”字,一回两回不算,要每...
    郁萍阅读 1,888评论 1 0
  • 【原文】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
    红日旭东67阅读 1,71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