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从某些方面来看,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并不是由个体决定的,一些人之所以能够具有理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从群体之中跳出来。也可以说,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大概率上会是理性的,处于此种状态中的人们,能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一个显著的特点,同样的一件事情,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去做。如果是一群人的时候,如果出现一种信号表示这一件事情可以做,即使人们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也有可能会随着可以做的信号扩散,导致人们去做这件事情。

另一个方面来看,同样的一个人只要是处于某个群体之中的人们,即使平时是理性的,当所处的群体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也很难保持一种理性的状态。过马路闯红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有一个人开始闯红灯,后面会有一群人跟着闯过去。

所谓的羊群效应,就是群体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可以想象一下,处于此种状态之中的个体是很难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的最佳方案应该就是随大流。否则,就可能因为不一致而受到歧视而被排挤出局。

这种现象有一个概念可以解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的事物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那些异类在同种类别的物种中是很难有生存的空间。所以,群体之中的优秀往往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于会受到排挤。

这么说并不是优秀不好,而是想说清楚一个道理,优秀的特点在群体之中常常会被视为鹤立鸡群,现实之中,鹤是很难成为鸡中的一员。反过来说,鸡要想成为鹤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之所以会有鹤立鸡群的现象,大概率上是有一只鸡具有了鹤的基因,最终长成了鹤的模样。

这么说有点儿神话的味道。事实上,之所以会有鹤立鸡群的现象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处于鸡群中的物种在群体中保持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做事方法,结果就比那些群体中的物种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从而具有了跳出身处的环境看所处的环境。正是具备了这种跳出自身条件,回看事物本质的能力,才有了似鹤立鸡群那样的情况。

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既然知道了羊群效应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个体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进而想办法解决当下的一些困局和摆脱困境的方法。

某个层面上来看,当看到自己所处的群体中出现一致性信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从相反的角度去证伪一下那些信号。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以前的失误,会发现,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仓促之间做的决策,乃至于,在出现混乱的时候忙中出错的情况。

另一层面上来看,科学的定义是可证伪性,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但凡是不具备有可证伪性的信息,都应该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辨声听音的高手,但是,可以通过个体的不断学习,提高辨别的智慧,只有具备了那些智慧,才有可能在山雨欲来的时候,降低损失的风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