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善于记录思维的碎片
上学期在郑州贝斯特小学学习完交流的时候,我举手发言时说“我写的一篇简书,因为我们的冯校长要求我们每次学习之后,一定要回去向大家交流自己的所学所想,当时全国各地的好多老师都笑了起来,应该是对我们表示同情,但我不这样认为,学习之后去再次交流就是又一次思维的碰撞,写下来的东西存起来,形成电子版,任何时候来出来就是资源,徐建平校长说”思维的碎片要记下来,多想、多思、多写。谁也不会一下子写一本书,但是你不动笔,就肯定写不出来那么长的东西,哪怕只写一个片段,日积月累,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惊人的。就像常金营老师打卡写简书,十几万字的内容,即便不出书,精神也已经让他已经出彩了。
二、课堂
(一)要充分相信学生和认真备课。
对梁恕俭老师印象最为深刻,一节展示课,虽说是哑巴老师,当时想,有现成的学单给我,我也能这样上,第一组展示完,好,下一组,好,下一组。但是后来想了想不是这样的,梁老师一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预习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语言的表达能力都要充分的相信,一节课、十节课,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喜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这也是他后面提到的如何把合作学习变得高效的认证。“学生的问题出于依赖,教师的悲哀在于包办”。二是学单,就是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中可能会生成的问题,所有的一切准备充分了,学单才能够完成。课堂才能如预期达到最好的状态。
(二)教师要时刻变化去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我们不能一整节课都是一样的语气,他展示的学生作品“荷花与污泥”,他一边读荷花,接着读淤泥,把荷花的傲慢读了出来,把淤泥的稳重踏实也吐了出来。在讲记忆方法时,秦灭六国的顺序,大家应该都不会忘,韩赵魏楚燕齐。一句“喊赵薇去演戏”,梁老师是喊出来的,当时的神态动作,和这句话融合到了一起,让人印象深刻。
(三)思维导图的运用。
梁老师习惯用大树的枝干来总结核心思想。在讲到如何把合作学习变得高效时,他用的“交还、交替、交情、交流、交还”。让学生充分去“交”,充分的交之后,“小组运用好,关键在提问。”引导+表达。这时候有一个大树。学语文常用方法,“我发现、我质疑、我补充、我点评、我感悟、我演示、我猜想、我总结”
二、管理
梁恕俭校长讲到了“己弯则人高”就是不论作为管理人员还是班主任,都要给被管理者以充分的尊重。徐建平校长讲到“领导力=自身的能力+追随者的能力-阻力。就是要想对方之所想,解对方之所困。吴非老师在《不跪着教书里》批判一些宣传师德模范的案例,有的老师家里老人无病在床不管依然坚守岗位给学生上课。孩子生病不管坚持给学生上课。我想,哪些被宣传的老师,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听到报告的老师,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老人生病、孩子生病,其实就是老师的阻力,作为管理者不去想怎么解决老师的阻力还大张旗鼓的宣传,无异于让老师又再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记得上学期去东区小学时,听到朱丹丹老师去北京参加音乐培训的事情,作为老师,丹丹老师一定会担忧一周的时间孩子们怎么办。我问了刘君校长,他说“这周的课我替她上,我给丹丹说让她安心的去学习。”校长的主动解决,让老师没有了后顾之忧,减去了阻力,老师培训结束回来后一定是干劲儿十足的。不论是作为校长还是班主任,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为我们的老师或者我们的学生减少阻力,那追随者的能力一定会发挥最大的可能。
三、改变
(一)千重要万重要,思维改变最重要。徐建平校长意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想一想,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呢?举了个很平常的例子——“发奖状”,怎么发?发到哪里?发到家里,可以趁机做个家访,拉近和家长的距离。发到家长的单位,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又追问,发到爸爸单位还是妈妈单位。让我们现场体验到了追问的魅力,展示了思维被搅动之后的效果。
(二)千改变万改变,改变自己最重要。我觉得最先要改变的,就是“想到了就要去做”,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什么徐校长要说这句话,因为他知道就算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思维,但总是会想,下次吧、明天吧,那就算你的思维动了,也是白搭。先从自我做起,从生活的小时做起,自己先多告诫自己,“想到了就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