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痴迷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几乎看了个遍。那时,尤喜欢金庸的小说,曾经创下了一白天一晚上读完《天龙八部》的记录,以至于现在的眼镜度数一个250°,一个520°,就是拜那时所赐。
金庸先生的小说框架宏达,情节繁复,将诸多历史中真实的人物事件拆解融入到自创的江湖中,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虽众多却刻画得饱满到位,不失立体鲜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许是金庸武侠中最鲜明的精神标志,他最中意的萧峰,抛却名声地位,为家国大义,虽千万人吾往矣,其振奋人心的浩然正气令读者折服。梁羽生笔下的江湖则更加古朴中庸,读起来更像是唐代的传奇小说,诗词俊秀,行云流水。
相较而言,梁羽生小说中人物命运更为平稳,不似另两者曲折起伏,比起“绝世武功”或是“主角光环”,无论是卓一航、金世遗还是练霓裳、飞红巾,最终其实都是与自己的内心斗争,“取舍之间,江湖侠者,也不过一介凡人而已。”
那时,尤其喜欢金庸的作品,喜欢他的家国侠义,对于古龙,却读不太懂。除了放荡不羁,或许还有几分情色,曾为自己所不齿。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龙的作品越来越感兴趣,有了再认识,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拷问与纵情骀荡。
“酒”,无疑是谈到古龙时不可或缺的元素。古龙一生嗜酒如命,甚至早逝也因过度酗酒加剧其肝硬化所致。可以说,他最好的伙伴便是酒,而他笔下的人物也多以酒相伴。他的酒没有那样多的快意恩仇,多是藏着不能言说的秘密与无法消解的苦涩。无论是第一剑客三少爷还是例无虚发的李寻欢,纵使武功盖世,依旧逃不过情愁的纠葛困扰。在生活的磋磨里只有将自己放逐沦为浪子,才能摆脱困苦。若说少有的例外,或许是楚留香与其酒友胡铁花吧。
比起金庸对各种武功招式的传神描写,古龙笔下的武功不甚着墨。但是对于人性之恶的解读尤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没有人的心底不藏着隐秘的角落,亦没有人不期待被救赎。之所以人们爱古龙,是因为他更懂人心脆弱的角落。古龙的笔下没有绝对正义,一入江湖,谁的手上不满是血污。何必假仁假义,随心而活才能畅快。他的武侠世界没有庞大的构架,人物有时会显得扁平,有些角色性格又变态离奇,但对人性与欲望交手这一块挖掘极其深刻,是以拥有大量共鸣者。同时,古龙笔下那股特有的江湖味,恩怨情仇,爱欲嗔痴,侠盗正邪,让人一旦入迷,便再难忘。回首儿时的江湖大梦里,怎么少的了楚香帅的踏月而来,陆小凤的灵犀一指,怎么少的了水灵光的空谷幽兰,苏蓉蓉的雾里看花?
斯人已逝,一杯浊酒,伴君仗剑天涯。
致敬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