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内容使我产生很大的共鸣,但我觉得需要很长时间来分析原生小家庭对我带来的影响。我想写3点。
第一,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父亲属于那种不求上进,好吃懒做类型的,所以我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然而我母亲属于那种不甘于现状的类型,但从我现在的认识来考虑,她应该是顾虑太多,所以有想赚钱致富,带着我爸一起上进这种想法,也只停留在了想想的阶段,她总是感到不开心,不满足,不幸福,尤其是看到身边人(尤其是亲戚)过的富裕幸福时,她就会异常羡慕,并且这样会衬托着她更不幸福。这一点我受到她的影响很深,我也一直感觉不幸福,感觉过的不如别人好,长的不如别人,成绩不如别人,处事更不如别人,越想就越自卑,越讨厌自己以及现在的生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家庭的组建,我慢慢开始想的开阔了,世上比我过的好的,条件好的,机遇好的人有千千万,而比我还要差的人亦是数不胜数,不能只意味的羡慕别人的好,贬低自己甚至是家人,这样会将生活打入无尽的深渊。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长处,在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努力向前,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实实在在每天要面对的,我们要比较的,只有昨天的自己,从前的自己,和别人,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现在也时常这样开导我母亲。
第二,从小我的成绩很优秀,怎么说,我觉得我智商在班级里是靠前的,刚上学的时候,我做什么都特别积极,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做班级活动,德智体美真的样样优秀,连老师给我的评语里都写着:希望你上课不要太积极回答问题,给其他同学一点机会。大概再大一些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一定要谦虚,不能太张扬,成绩好就好呗,下次万一考不好了,多丢人。于是随着我长大,我慢慢学会收敛,低调,低调到放到人堆里看不见的样子。慢慢的,我不敢太优秀,不敢化妆,因为害怕被发现,怕惹眼,怕张扬,于是我现在变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每天混迹在人群中,过着3点一线毫无生趣的生活。久而久之,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作不上进,家庭处世一般,带孩子一般。这真的对我影响太大了。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孩子差不多1岁半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将孩子送早教班,希望孩子能够很早的接受启蒙,有助于以后的发展。我同样送孩子去,但在那我却总怕孩子太调皮,太惹眼,希望他像其他孩子一样乖一点,听话一点,然而我怕的东西可能正是好多父母希望他们孩子所拥有的。这件事真的太严重了,我的这种想法严重的带偏了孩子。我很庆幸我发现的不晚,曾经我努力的把成功与幸福拒之门外,但是现在,我要努力为我和我的孩子打开这扇门,让他做更好的自己,让我做回最好的自己!
第三,还是和我贫穷的家庭环境相关。我母亲一直节俭,包括现在条件好了她依然节俭,买什么都买最便宜的,衣服有一件能穿就行,头发做最便宜的,总之便宜至上。从小家里很少吃肉,很少给我们买衣服,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没钱。所以我上学并不乱花钱,而且一直认为家里很穷,我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其他的能省就省。即使工作以后经济独立了,去商场买衣服也都是一味的看打折促销的商品,尽量在里面挑出适合自己还看得过去的衣服(我甚至没有特别喜欢的衣服,因为很少关注新品)。记得我与老公的一次旅行,我报了去海南最便宜的团,买便宜的太阳镜和旅行装,借了亲戚的皮箱(因为觉得出不了几次门,没必要买,浪费钱)。说实话风景很好看,但是团餐真的是糟糕透顶,我舍不得花钱吃大餐,觉得对于游客提供的物价太虚高,不想被宰,没有给自己买什么像样的纪念品,也没有吃什么好吃的热带水果,就这么回来了。说实话一点旅行的兴奋都没有,而且特别不开心,时刻都考虑着这要花钱那要花钱。回来后又为自己没有好好享受这次旅行而沮丧。回顾这段,我真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可怜,不是没钱,而是总是给自己暗示不能乱花钱,想买可以,那就买最便宜的。可能还是因为年龄增长了,身份变了,受身边的人影响了,或者也可能是读书多了,我现在不再是那种想法了。我开始知道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我有这样的权利——就是我想得到什么(我可以为之努力,一步一步设定目标去争取),知道价格一般情况下都是与质量成正比的,我不过多的奢求高质量,只是知道有些东西确实不能对付过去。知道了自己即要过有质量的生活,又要过有质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