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李培芳老师上的三年级课例《小数的初步认识》。
李培芳老师就这节课,谈到了:为什么看不到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因为在看数时不能将数看成“计数单位的个数+计数单位”。如看0.3时,不能将0.3看作3个0.1,这里缺乏的是计数单位的意识。或者可以说没有计数单位的意识为前提,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困难重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将计数单位种进学生心田,便是一个值得思考与实践的问题,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当提供丰富的感知计数单位的感性材料,让孩子反复感知计数单位的意义,反复才能深刻。当然,这里的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是组织有层次的感性材料,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节课中,有1元(0.1)元,1米(0.7)米,1桶(0.8)桶,还有1个是去情境,无单位的材料。
另外,应当创设彰显计数单位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孩子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并认同知识的价值的,对知识价值的认同又使孩子悦纳知识的开始。在本节课中,最有价值的设计,是设计了一个“比1小的数,有什么?”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逼学生发现数不够用了,让课自然顺延下去。在本节课中,利用计数器,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让学生体会创造,原创即是无中生有。
李培芳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思考、琢磨,这种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