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是保全它,破,就是把它打烂了。保全谁呢?不是保全自己,这里是要尽量保全敌人。你把人都打死了,把敌人的城池都打烂了,那打下来做什么呢?如果人都没了,军队没了,老百姓也没了,没人给你交税了,财富也都没有了。所以孙子讲:谋攻的上策,首先是尽量避免战争,实在要战争,也尽量减少战争的破坏程度。不战,使敌方举国上下完整的投降,才是上策。曹操注解,“兴师深入长驱,决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我出兵把他包围起来,让他绝望,认清形势,全国上下主动投降,这是最好不过。如果动刀动枪打下来,那是其次了。”
这一节给我带来很大启发,它让我认识到「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属于下策的范畴,『不战』是上策。打战优先考虑的策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既可以不战且能解决问题的选项。其次,如果一定要战,要做到的是「一战而定」,压倒性投入一次性把问题解决了。同时,胜利的时候,要留有「保全」的意识,不要追求歼灭,而是要留有余地,这样才能获得战争带来的胜利品。把敌人逼疯了,就会出现鱼死网破的境地。
这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平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管好自己、不产生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优先通过说服解决问题,其次才是言语上的斗争,最后才是打一架。我最近体会到,因为生活节奏很快,大家普遍的耐心很低,很容易因为很小的摩擦产生争执,路怒症、排队加塞之类的情况很常见。我能够感受到人在这种时刻是一点就炸的状态,很容易直接进入到语言上的争执,甚至打一架的地步。而且,人多的时候,会被身边人说的话影响,这个时候做事是情绪化的、不冷静的、不过脑子的。这里要做的课题分离是,不战、不产生争执这种消极的处事方式不是回避,而是要通过清晰的分析和表达解决问题。
我在这里对「消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之前我觉得「保全」等消极的行为是无奈之举,也很不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也会觉得它没有攻、伐、战这类进取的词点燃人的情绪,使人振奋。现在我才明白,这些看似积极振奋的情绪和决策并不理智和智慧,只是被欲望驱使的表现。这里的欲望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和感受的混合体。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不受欲望的影响,做真正正确的事情,在关键时刻是非常难且考验人的定力的事情。
曹操的注解让我看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质还是在用实力说话,是实力和气势上的碾压,让对方绝望,才能真正选择投降放弃,否则随时都有想要反悔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