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每次有好的学习机会,春燕都会想到我,并热心的带着我。上学期参加琼山区课堂教学大赛,春燕驱车50公里来到我的身边亲自指导我,我非常感动,也就是在那次,我接触到了“真实的情境”创设这个概念,我当时第一感觉是新颖,接着,我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吗?不!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真实的学习情境就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用,指向性明确,知道我学了以后,可以在我的生活中运用,于是,在以后的每一节课或单元备课时,我都会给学生设置一个任务,也就是真实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知道我学完了,我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链接生活。
春燕总是那样的执着,对教育总是充满着一腔热血,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喜欢着这份工作。我总是从心底里喜欢她,更多的是对她的钦佩。这次,我又跟着春燕的步伐,参与了“坚守课堂,一起观课”的活动,我观摩了王崧舟老师的优秀课例《母鸡》。整堂课下来,感觉听王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令我受益匪浅,我一边听,一边感叹,不愧是名师!
上课伊始,王老师播放了三种母鸡不同的叫声,引出了作者写投诉信却被妻子退回的情境,提出让学生帮忙修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设计特别巧妙,突出了学生主体,紧接着通过不断阅读文本,寻找投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母鸡的讨厌。可就在这时,王老师话锋一转,指着鸡雏,这回又要给母鸡写表扬信了,同样的,也需要不断阅读课文,去寻找母鸡孵出了鸡雏成为鸡母亲的表现的具体事例。学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感悟中,体会到了母鸡的慈爱、负责、勇敢和辛苦。最后,王老师三次朗读作者《我的母亲》中的片段,学生了解了作者写的母鸡,其实就是写他的母亲,写全世界的母亲,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了母亲的伟大,也了解了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的真正含义。最后,王老师请学生再听母鸡的三次叫声,询问学生是否还会讨厌母鸡,整节课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结构。真是太精彩了!
晚上8:00我准时参加线上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我既紧张,又期待。紧张是我担心会被点名交流,我知道很好,但是不知如何表达,期待是我很好奇这么多老师一起听讲座,大家都怎么参与的呢?这一坐下来,就是两个半小时,时间这么快?我还没有听够呢!
白天听课就一直感叹这节课的精彩,晚上的讲座也是配套的,在讲座中,王老师提到复合情境,即文本情境和创作情境,本节课创作情境就是“写投诉状信——写表扬信”,王老师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语文中的《称象》。复合情境的优势在于主体性、生活性、实践性、整合性,所以,王老师在授课时都围绕着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在课堂中有这么一个片段:王老师说老舍先生一封投诉信把母鸡告到了夫人那里,叫她不要再养母鸡。可夫人把投诉信退回了,说你没有具体事实,我不信。老舍先生只能继续仔细观察母鸡,然后把母鸡讨厌的具体事实找出来,这时,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默读文本,和老舍先生一起寻找母鸡讨厌的具体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自主的、积极的、深入的。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学生的情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这时学生完全“入戏”,全然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本人,这正是复合情境的魅力所在,王老师就是通过创设多重情境,让学生沉入文本,深层卷入,与作者合为一体,身临其境。
讲座的最后,王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怎样创设复合情境,通过几个例子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复合情境的魅力所在,每一个设计,都离不开学生,都从学生出发,心系学生,对我而言,设计一个情境都很难,更别说是复合情境了,但是,在今后的课堂中我愿意去尝试,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知道自己想要的课堂是什么,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讲座结束是交流环节,老师们都发表了自己观课的一些见解,我在手机的另一端认真听着,记录着,脑海中不断浮现自己的课堂,不断地对比着,学习着,学习大师的课堂,学习优秀前辈的备课理念,这样可以让自己今后的的备课思路更加明确,少走弯路,让自己的教学能够得到提高。总结的时候,王琴玉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王崧舟?二是我们到底要学谁?三是我们要成为谁?四是我们要一起干什么?这四个问题把我问住了,我一时间真的回答不上来,回顾自己9年的教学,我都在干嘛?我很迷茫,一直努力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成为谁?我要成为谁?从昨晚我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还没想明白,我只知道,有春燕的带领,有好的学习机会,我会认真对待,并尽力做好。
趁着知识点还滚烫着,赶紧记录一下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