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陪着我经过校级优秀课展示和高中教师素养测评,它一直在我的案头,我会在下班后就寝前信马由缰的翻上几页,在双休日备课之余情不自禁的任由目光的浏览,在千载难逢的监考轮空之隙,在寝室里正儿八经的翻开阅读。苍天不负有心人,今天我终于把它读完了。
读完颇有些感慨!
苏东坡是天纵英才,是几千年文坛才出的一代伟人!要写尽这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高度的智力、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迷人的魔力,估计这样的人还没诞生吧!就如林语堂先生,首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素有“幽默大师″的美名,笔者认为写来也觉词穷匮乏!世上没有人可以真正的把他写尽,把他写活!
他的善良深深的打动着读者!尽管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王下台后,他见到王安石依然能尊重礼待,这是刻在一个人骨子里的善良秉性和修养。这一点我们能够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身后事看出。王死后,朝廷追赠他的诏命由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苏东坡起草。当时苏东坡所属的蜀党当权,但王安石死后所享尊荣一应俱全!王安石变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论方式、方法史学界也颇有微词,司马光死后也颇为荣光,宋哲宗亲政后,王安石旧党把持朝政,这些群小以“反对变法即是对先皇不敬″的借口,对司马光恨得咬牙切齿,生前无法打倒他,死后就恨得咬牙切齿!司马光的官爵一概被禠夺,连开棺鞭尸都想到了只是没实施罢了,他的后人也获罪流放,苏东坡彼时被接连贬谪外放,想来如苏东坡还在朝堂,此类事情当不会发生吧!
不得不说,苏东坡是很有女人缘的,尤其是有“太后缘"。于公,太后都赏识像苏这样的人才,于私,女人也仰慕有才华的男子。回顾苏东坡的仕途,他受到了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后的庇佑,乃苏东坡之幸也!乌台诗案受仁宗皇后庇佑,被贬遭重新起用担任高官受英宗之后重用,被贬海南得以北归受神宗皇后保护。这三位皇后就像天上的三颗北极星辰,拱卫着苏东坡这个旷世奇才。
苏东坡是北宋伟大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作为元祐党人的他在政党之争中亦有文人的铮铮风骨,敢于直谏,挺身而斗。要求朝廷“广开言路",停施新法,向向朝廷之腐败无能开火,把免试荐官,官吏的怠惰低能,官官相护之恶习密奏太皇太后,想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之吏冶。他斥责那些为功名利禄是求的投机分子是“虮虱”蛆蝇″′邪佞小人″“国之巨蠹”,他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是国邦之“真斗士″。
苏东坡既是“斗士”,也不愧为谦退大师!懂得急流勇退,为翰林知制诰,官居三品,往上一步即是宰相,有太皇太后的信任和支持,于苏东坡而言宰相之位是唾手可得,可是他清醒自己做官,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更不为权势,只为报效国家,就算身为宰相,也不能在他不朽的文名上有所增减,他又何求于政治呢?他有感于政客的嫉妒和攻击,更重要的他要放任自己的本性,不使自己的天性斫丧。
苏东坡让我更钦佩的是他的爱好广泛,对生活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充满好奇。他儒释道兼通,无论晚年越贬越远,他总能随遇而安,恬淡自处。他有很多僧人、道士朋友,这些朋友总能在他落难的时候施以援手,他爱好酿酒,学着制墨,研究长生不老之道,练瑜伽,学着炼丹,采集草药,学做医者,他工于诗、书、画,他认为书画同源,书法是一种抽象画,他开创了北宋文人画,强调写意,印象主义,用尽量少的线条表现尽量多的内容,是苏东坡于绘画史的又一个创举。
苏东坡与杭州颇有缘,分别任通判与太守,在太守任上,他建立了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治病救人,为水灾数次向朝廷请命疾呼显其政治远见,请求储备粮食以度饥荒、疏浚西湖并解决野草孳生之患、解决杭卅居民的饮水、解决运河淤泥,化废为宝建成苏堤。苏东坡显出水利工程专家的本色。苏氏实杭城之′福星″!被贬去惠州,尽管他无官无权,仍利用自己影响力建议官府不征用物资、民工。建放生池,新建两座桥,希望地方官员普及“秧马″。所到之处,为福一方,怪不得,苏东坡是百姓的好朋友!
且不论他为《易经》《论语》《尚书》作注,给我们留下的数以千计的诗词,和陶诗124首等这些宝贵的文学财富已让后人受益匪浅!更遑论他历遭劫难,被政敌打压,屡屡被贬,却总是那样乐观旷达,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屹立不倒,诙谐幽默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敬哉!苏轼一东坡居士!
此书读来,可感林语堂先生对王安石的不满,对其变法也是贬损连连,读书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分辨,对王安石变法还是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生日11.12逢考试,真是巧合!是考试沾了生日的光呢?还是生日遇到了考试的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