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近期拜读过不少自传类书籍,有日本导演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有中国导演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还有本次重点介绍的《富兰克林自传》。先说一下为什么我会把这三本书拿出来做个对比,因为同样作为自传类书籍,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各异,读完能带给读者的受益程度还是差别很大的。个人认为,自传类书籍在除了介绍自己的经历或业绩之外,如果能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或者境遇之上提点些许重要的人生感悟或警示,于读者来说才是合格的或受益的,才值得读者花时间去了解你。《十年一觉电影梦》行文如李安的外表给人的感觉一样,太过朴实,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以每个代表作为主线,纯粹讲述的个人长达十年的沉匿与坚持,可以一读,但受用不大。《蛤蟆的油》相比《十年》读下来的感觉会更有起伏感,可读性更强,有少年时期的胆小与懦弱,有青年时期的窘迫与迷茫,也有自始自终对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笃定,字里行间都能体现黑泽明自小的抱负与不甘平庸。
而《富兰克林自传》在读的过程中却时常能带给我惊喜,处处受用,自然流畅的叙述风格不说,里面讲到的不少自身经历,都会做自我总结,在不经意间提点读者如何为自己人生所用,写作风格和富兰克林自身善良修身的品格完美一致。
正文:
对于正在奋斗期,困惑迷茫,不知人生该如何过的年轻人,我们能学到哪些有用的做事和处事方法呢?这本书或许能帮到你。总结几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1.修身养性
文中介绍了富兰克林儿时的玩伴柯林斯,是个比富兰克林还聪慧的小伙子,在算数方面的天赋甚于富兰克林,后面因为嗜酒和赌博成性,在富兰克林大放异彩时,他却因为这些不良嗜好过得穷困潦倒,不受人待见,更甚的是因为借钱无力偿还,影响了自己的信誉,从此也销声匿迹。与此相反,富兰克林从不沾染这些恶习,甚至一度坚持吃素以保持头脑清醒,做学徒之余坚持挑灯夜读。小时候如此有前途的两人为什么最后走了不同的道路呢?成就仅仅靠儿时的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不仅需要持续努力,还需要修身养性,保持克制的心态,才有长久的发展。
富兰克林在文中还提到,幼时的过人才华有时反倒有害,因为这种才华会蒙蔽人的双眼,阻止了你去经历为了获得成就所必须经历的磨练。
2. 自我觉悟和周围环境
自我觉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内心就认定自己将来一定能有一番成就,另一方面是对这份认定所付出的具体行动。对于第一点,相信其实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幼时多多少少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是能有一番作为的。富兰克林也一样,幼时写作天赋出奇的好,故自小就有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可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方式,是决定你往后人生该不该努力的动力。越长大我们越被现实化,动力不足也是这样来的。对第二点,富兰克林比常人做得好的是付出了具体行动,坚持学习,坚持创作,坚持去做不一样的事。多读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从书里我们能学到很多知识和思想,这些都会内化为我们的思维和逻辑,进而提升自我认知和看待事物的方式。
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来自于富兰克林父亲的影响,也有来自他周围相识的人的影响。他评价他父亲睿智,逻辑性强,通常有很好的判断决策力,在街道朋友中间名望甚高,是一位有很强影响力的人物,当富兰克林在儿时因崭露头角有点膨胀时,他父亲也及时加以提醒,当富兰克林在还未成年时被总督大人推荐创业时,他的父亲认为年龄还小不能承担如此重任而不赞同富兰克林年纪轻轻就创立自己的事业。这些明智的决定在富兰克林看来都是对他人生有影响的事。所以在自我觉悟和周围环境的双重影响下,走的路才不会偏。
3. 个人品格和良好信誉
富兰克林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个很有魅力的社交方式,就是多采用引荐信作为信用的载体进行交往。那个时代的人去外省找工作,没有德高望重的人给写引荐信会有点寸步难行。自传里面有不少因引荐信带来的联系,而愿意为对方写引荐信的动力是源自于对本人人格,才华和胆识的品鉴,靠的是看人的本事。富兰克林也是凭着一身才华获得不少人赏识并慢慢成功的。另外,那个时代的人们谈生意时也不会只跟你谈生意,通常会谈生意的时候,聊着聊着就聊起来诗歌,聊个人高雅的兴趣爱好。这在现代常规的商务谈判的环境来说简直天方夜谭。从上面两点来看,富兰克林是处在一个非常讲究个人信用,个人情操的时代,所以保持良好的品格,注重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信誉就显得很重要。然这种方式或许在现代有所变化,但我觉得本质应该不会变。再次印证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人要走得远,持续不断修炼自身人格和才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
4.个人境遇
富兰克林在青年时期经历了离家出走的境遇,靠身上很少的钱,辗转渡船,途中遇大风浪,在异乡饥肠辘辘找工作,并在适当时候得到旁人的赏识并为他提供帮助。还经历过在年轻时被以为言而无信的总督赏识,许诺会帮助富兰克林建立印刷厂,结果在他满怀感激,心中满是理想抱负时被这位言而无信之人耍了的经历。从这些经历中,他能体会到生活中各种磨难和坚持,能体会到年少轻狂和少不更事的无知,这些都是可贵的人生经验。
除了这些,这本书另一个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告诉了我们不少实用的社交技巧。
比如,关于如何谦虚待人以成己事,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在拉赞助的过程中遇到的反对和勉强使我很快感觉到:提出任何一项也许会被人认为能使提倡者的声誉高出自己的四邻一丁点儿的有用的计划,而又需要四邻帮助来完成这一计划时,如果此人摆出一副该计划发起人的面孔,那就太不识时务了。因此我尽量把自己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声称那是几个朋友的计划,是他们要求我跑跑龙套,把它提交给他们认为爱读书的人的。这样一来,我的事情就进展得顺利多了。而且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还是如此办理,由于屡屡获得成功,我就可以放心地将它推荐出去了。眼下牺牲一点虚荣,往后会得到厚厚的回报。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是谁的功劳,那么某个比你还要虚荣的人就会觉得理直气壮,便当仁不让,到那时候,连嫉妒也愿意还你一个公道,拔掉这些冒领的羽毛,还给它们真正的主人。”
哪怕是自己想出的提议,在对外宣传拉合作的时候,富兰克林也想到了要谦虚,称自己就是帮几个朋友跑跑腿,然后抬高对方身价称希望提交给爱读书的人。这样一种处理方式,会让对方更能接受。正像他理解的,如果你认为提出这个计划比旁人高人一等,但却又要指望旁人帮忙,站在旁人的角度来看,对方凭什么要支持你的这个计划呢?这种处理方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少也会有所裨益,如果某个提议是需要对方参与其中,或者需要双方合作,不妨姿态放低,谦虚一点,抬高对方,事情会更好推进。
再比如,如何通过施恩和受恩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文中写道“但我也不打算低声下气以讨得他的欢心,而是过了一段时间采用了这么一种另类办法。听说他的藏书中有一件稀世珍本,我便给他写了个条子表达了一睹为快的渴望,并要求他惠允我借阅数日。他立即派人把书送过来;大约一个礼拜后我将书归还,又附了一张条子,表达了强烈的感恩之请。我们再次在议会里见面时,他主动跟我攀谈(这是他前所未有的举动),而且很有礼貌。此后他时时处处都表示乐意为我效劳,最后我们成了莫逆之交,我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他去世的那一天。这又一次证实了我学的那句至理名言,谁若一次施恩与你,必将二次施恩与你,其乐意之情为受恩于你者所不及也。这也表明冤仇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弊无穷。”
也就是,如果你想要对方支持你,可以试着拜托对方为你做件事。
再比如,对合伙经营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富兰克林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合伙经营往往产生口角,闹得不欢而散,但我在这一方面十分愉快,我的合伙生意从进展到结束都一团和气;我想这主要归功于采取了预防措施,我们在条款中把一切都规定得明明白白:彼此该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没有任何可以争执的余地,因此我特意向所有经营合伙生意的人推荐这种预防措施,因为在签订合同时无论合伙双方多么互敬互信,但在生意的打理和负担上总会有不够平等的想法,于是难免产生一些小小的猜忌和厌恶,这就往往造成了友谊破裂,关系断绝,也许还少不了对簿公堂,还造成其他种种不愉快的后果。”这句话是不是对现代很多合伙做生意的人该如何做事是个很好的参考?
书中还有更多学习之处,这里不做赘述,读者可自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