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教与学》第三模块学习心得

第三模块主要是围绕教学教法展开,提到了同侪教学法,发现式学习法,“拼图法”,TBL团队合作学习法,游戏式小组合作学习法,差异化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这都是教学中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将这些教学法与信息技术更好融合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的是辅助性角色,是一项工具,他不能喧宾夺主成为课堂的主角。但用得好,它能让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怎样用好呢?经过学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现学生差异。

从内容,程序,产出,学习环境四个维度实施差异化教学,从学生学情出发,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技术了解学生的情况,搭建教学脚手架,及时调整教学。

2.加强课堂互动。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的核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触动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教材的互动,以及人与数据的互动。

通过这样的互动,数据不再是死板的数字,而是让课堂充满思维的碰撞和有意义的对话,不仅仅是追求正确的答案而已。

3.从课堂开始的创新教育。

作为教师,应该打造学科课堂的创客教育。不断培养学生创造力。

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开展创新教育,记录学生思维的碰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