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书的感觉是过瘾,在我了解到这些学术顶级大牛们也时刻关心八卦,交换八卦,积极制造八卦之后,我开始义无反顾地打消顾虑,热情拥抱八卦。学术就是八卦,八卦就是人生啊![呲牙][呲牙]学术八卦的书看得不多,之前辉辉哥买过”Straight Man”,讲的是英文系教授们的八卦,我看了两章就看不下去了,觉得太矫情,但这本却让我看得甘之如饴[呲牙]
首先是书里的人物都是超重量级别的,若干个诺奖得主,历史上生物学届的领军人物,还性格迥异,除了和他一起拿诺奖的Francis和Maurice之外,还有一堆牛得不行的同事老板们,比如发明了X光晶体学,25岁就拿诺奖的Lawrence Bragg。书好看还因为James Watson年轻气盛,22岁博士毕业,博士毕业3年不到就做出了拿诺奖的研究。他性格里就根本不怕人际冲突,也不太会人情世故。他的书以第一人称,第一当事人的角度描述了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始终。他基本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知道什么说什么,而且他讽刺人的水平比钱锺书只高不低。字里行间显出了他的真性情,这样反倒让我觉得他的可信度比较高。
第一章从第一句话就把他的合作者得罪了,说Francis Crick很聪明,什么都懂,但就是个大嘴巴,到处指指点点,说个不停,他的导师听到耳朵疼,听到他笑起来就躲得远远的,其他剑桥的老师们要一个星期听他笑两次就得起义了。Francis的老婆Odile在Waltson的眼里就跟Big Bang Theory里的Penny类似,脑子里装不下一点科学,他说对她唯一可以期望的就是让她明白“对钱的测量是线性的”就好[呲牙][呲牙]他在后记里对Rosy Franklin的评价很中肯,对人家做的学术贡献给了很大的承认。
从他的书里我明白到了三点:想要拿诺奖,得跟拿过诺奖的人一起做,否则离诺奖的边十万八千里。学术届的人注定就是过普通中产阶级的人生,能逃离中产,步入上层的凤毛麟角,即使诺奖得主们也不例外。相比科学研究的确定性,稳定性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来说,社会科学里的好多边角料的研究真是让人无奈和呵呵,别太当真啊[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