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4年到1966年,傅雷先生给儿子傅聪、儿媳弥拉、次子一共写了307封信,对孩子他亦师亦友亦严父,对生活他抱有无限热情,对艺术他有着极高的要求,读傅雷先生的家书总感到一种中国文人特有的矛盾统一,坚强又脆弱,柔弱如林徽因却能说出:“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这样刚烈的语言。
傅聪留学波兰,家书成了父子之间沟通的主要途径,当时的书信来往速度很慢,307封家书,有时一封意未尽,赶紧再写一封,很多时候一星期能写两封,所以即便傅雷离家千里万里,他和父亲之间的沟通也从未中断,通信的内容从生活到工作,从艺术到恋爱,等等各各个方面。父子俩在家书里聊的话题,可能生活在一起的时候都没有聊得这么深刻,却在相隔万里的时候,通过文字进行了更深刻的交流。
我的女儿今年十三岁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马上就进入叛逆期了。她喜欢和我聊天,我喜欢给她写信,每天睡前她就来找我说:“妈,聊五毛钱儿的。”我就陪她聊一会儿,并没有什么特定的话题,什么都聊,各种他们班的班级趣事,老师们的小八卦,发发牢骚,甚至班里哪个男生喜欢她,都会跟我聊,大多数时候,我只要听就可以了,我想要的也不是通过这种聊天来教育她,我只是想让她知道,在我这里她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她的一切我都能接受,这样,当她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不会瞒着我,我才真正成为她的后盾。很多孩子在外面遇到了事不敢跟家长说,小事拖成大事,这其实就是亲子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写信,是比聊天更正式的沟通方式,聊天的时候很多伤人的话经常会随着情绪的脱口而出,而文字是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而且我总觉得文字有一种永恒的力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散。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是那种不爱念叨的妈妈,有需要沟通的东西我就写信跟她聊。女儿可能也发现写信的好处了,现在也经常给我写信。很多家长觉得写信很麻烦,其实有些时候信不用太长,写一张小纸条贴在孩子容易看见的地方也是很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将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让孩子接受,这才是有效的沟通,只是表达出来,而孩子没有接收,甚至直接拒绝接,就是一种无效的沟通,比如时时刻刻的念叨,看起来是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就是无效的沟通。
通过聊天和写信,我能随时知道女儿的心理变化,也能及时发现她的问题,及时解决,看着她从软萌的小女孩,变成有些锋芒十三岁的小小少女,叛逆期是不可避免的,我能感受到她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越来越要求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这些都是正常成长经历,是好事,孩子总是要脱离我们的保护自己去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