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竹子少见。
小时候到村里教书先生的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一幅枝叶舒朗的竹子,觉得好看极了。
以后上学,读了苏轼的文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心里竹子的形象更鲜明了。看到“具体而微”的芦苇,也觉得亲切了许多。
后来上班,有了不算小但简陋异常的宿舍兼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从刚领到的微薄工资(记得第一个月是45元)中,拿出一块五毛钱,买了一条横幅的竹子,挂在三抽桌的上方。
这情形,和小时候见过的老师的办公室差不多。应了现在的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一个成语,叫“附庸风雅”,现在想来,当初我那就是附庸风雅。可是,《诗经》还有一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风雅,就先附庸一下,先有形式,后有内容,也不错。只是世事沧桑,一生都为稻粱谋,离风雅越来越远,这是后话。
社会发展真快呀,居者有其房,尤其对工作了一辈子的工薪阶层来说,这个梦想大多已经实现了。
回想当初,单位的宿舍,因种种原因,经常调换,结了婚,搬了十几次家,新婚的床都散了架。小房子换大房子,大房子又换小房子。单位盖楼又租住别人的房子。
96年夏天刮台风,房后的大树硬硬地砸在后墙,几块砖头落下来。先生命大,正好不在床上,躲过一劫。
这时才真正理解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心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有一间房子,不需要大,遮风避雨即可。那时,是多少人的奢望呀。
后来幸运地赶上集资盖楼,先生借遍亲戚朋友,拼足了所有人的能力,挤进前八名。住在自己的家里,时时如在梦中。水电齐全,风雨无忧,楼层居中,省心省力。房子虽小,三口之家,足可容身。
幸福就这么简单!
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彩电。当然,没有竹子。
享受着小小的幸福,从牙缝里挤出一点点的钱,赶紧还给急需用钱的亲戚朋友。那个记账本我还留着,够了一笔就还一笔,从本子上划去一笔,写上日期。整整十年,终于还上了所有借款。还添置了冰箱彩电和空调。
工作也渐渐得心应手。解决了生存问题,就有了更多的欲望。从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膨胀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越来越忙,忙到没时间休息,没时间照顾老人,没时间辅导孩子。像一个旋转的陀螺,怎么也停不下来。
一次出发到临朐,在临朐宾馆的院里,有一片竹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的竹子。枝干挺拔,竹叶青翠,竹密阴浓,清气袭人。
一下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
一路走来,我们越走越远,已经忘了来路,也忘了去往那里。
生活中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唯独缺少了竹子。缺了清净,缺了平和,烟熏火燎的日子,让我们双眉紧皱,两眼冒火。
杂乱的庭院需要竹子,荒芜的心灵需要竹子。
读杜甫的诗《严郑公宅同咏竹》,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之语,顿有翠色生凉、竹香入脾之感。
马上收拾老宅的院子,种上几竿竹子。
竹下可品茗,影中宜读书。虽然不是风雅客,烟尘自远心自清!
三五好友,竹下赏月,可促膝谈心,可寂然安坐,月移影斜,夜凉衣薄,依依道别,恋恋不己。
此至乐也!
纵使院阔房老,亦无丝毫简陋荒寂之感,皆因清竹傍宅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