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他乡,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各种尴尬各种不适应,最主要的就是风俗习惯的不同。
先说说吃食方面吧,辣是不用说的,江西人对辣椒的喜爱绝对不亚于四川湖南。我虽然也喜辣,可也架不住天天顿顿都辣。与娘家那边不同的是,江西的菜式多,份量少而精致,有些菜吃上三四天还没吃完,虽说是菜式多,很多菜式都有重复着,例如腊鸭子,扣肉,红肉,炸鱼,霉鱼比较咸或是肥腻的菜,一顿吃不完,那就每顿都端上餐桌,直到吃完为止。娘家则不同,份量多,菜式少,讲究的是吃个新鲜清淡,最好一顿吃完,下一顿再煮新鲜的。做法比较粗糙,不是说烹煮方法粗糙,是指刀工方面,就拿斩块的鸡肉,鱼肉来说,娘家这边一块鸡肉或是一块鱼肉几乎可以堆了吃饭的碗半碗了,而江西的夫家,那么大一块可以切成四五块小的。青菜也是,娘家这边随便用手扭断,有的甚至整根整条来炒,小孩夹根青菜恐怕都能把嘴巴塞得鼓鼓的,而夫家这边,一般是用刀切的碎碎的,所以说做法更为精致些。
其次,让我不能适应的就是串门问题。江西串门感觉好麻烦。记得有一次回去江西,家里待得实在无聊,我便出门去闲逛。沿着田边的小路溜达着,无意中走到一条小溪旁,一位看着年纪我应该叫婶婶的妇女在洗衣服,她抬头看着我,我不认识她,对她笑了笑用普通话打了声招呼,不想她很客气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跟我聊了起来。大概是因为我比较少回来吧,又是远嫁进来的,她知道我是谁家的媳妇。很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喝茶,我婉拒了两次却也耐不住她的再三邀请,只好跟她进屋坐坐。我以为喝茶就是像娘家一样仅仅只是倒杯茶给你喝就行了。谁知道,那位婶婶很热情地摆上了一个果盘,里面摆有一些瓜子,花生,糖果等各种零嘴,另一盘则装着橙子,橘子,苹果,龙眼等水果。然后泡了一壶热茶,倒了一杯递我面前叫我喝茶,她自己也倒了一杯,便开始聊了起来,期间很客气地不停为我添着茶,还热情地劝我吃东西。她的热情客气让我很是不自在,总觉得自己是不是打扰到人家了,让人家停下手中的活来陪自己,坐在那里如坐针毡,本就不善于跟人打交道的自己真心觉得有点难堪,心里祈求着快点结束这种磨人的谈话。
正当我们把可以聊得都聊完了,就要陷入尬聊之时,我的电话响了,谢天谢地,是老公打来的电话,正好有借口离开。出了她家的大门,终于是轻松了。后来才了解到,他们这边都是这样招呼人的。我摇头表示真心不习惯这种太客气地招呼,就是串个门而已,搞得像座上宾一样隆重。这以后我都不敢随便乱走动了,要走也是离左邻右舍远一点的地方。
在娘家,串门就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到了别人家,主人家不会给你倒茶喝,顶多就是搬张凳子给你坐,有时候自己搬,如果口渴了自己去倒也可以,这样子的串门更轻松自在,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最大的不同便是过年走亲戚了。江西这边走亲戚不用买东西,就是包一个大红包,红包两百,三百,五百不等。有小孩的再给小孩包上一个五十或是一百的,不包也可以。回礼一般就是回给小孩,而作为媳妇的我第一次去别人家,跟小孩一样也会有一个红包拿,第二次去就不会有了,而没有小孩跟去的,就是花个大红包去吃顿饭。不过,这也不是说亏,因为你去了他家,他也会来你家,一样会包个大红包给你。总之,就是你来我家,我去你家走来走去,吃来吃去的。
与他们不一样的是,娘家走亲戚和包红包不一样。娘家这边包的红包都是十块,五块,只给小孩,不管谁家小孩,小孩是不是你认识的,只要碰上了你在发红包,一般都会有红包的。至于老人家,你觉得要孝敬孝敬,包个一两百的给他们就可以,老人家也会回个五块十块的小红包。跟江西走亲戚封个大红包不同,娘家这边走亲戚就是带着东西去,可以是鸡鸭鱼肉,搭上牛奶,过年礼盒,或是水果等。与夫家走来走去吃来吃去不同,娘家一般都是晚辈去长辈家,长辈不用去晚辈家。像我妈,外公外婆还在她必须去,他们则不用来我们家。我阿姨是妹妹,我妈是大姐,一般都是她来我家。
两地之间的差异让我这个远嫁媳妇增长了不少见识,虽说是各种不适应,但花点心思去磨合也还能应对自如。即便如此,还是觉得自己家乡好,这或许就是每个远嫁他乡的女人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