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后,称了体重54.1,这周目标53.7完成又困难重重,熬上小米粥后本打算来个突击减脂训练,结果看到地板有些脏,决定先抹地板。心想就当锻炼身体了,于是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
六点四十我将饭收拾到桌子时,任先生从卧室出来,他有点讨好的表扬我或者说是鼓励我说:“老张婆,你抹的小地儿挺干净。”
此时的我突然涌来一股情绪,很反感他的这种行为,有些恼怒,理智的我明白自己这种反应是不合常理的,声音里已经透出不耐烦:“我不喜欢你的这种方式,而且还很反感,我知道这种反应方式是不对的,等我分析分析。”
这让我想起有些小孩儿在哭的时候,你越哄他,他哭的声音会越大,如果你不理他,反而自己会自己慢慢好起来。是不是自己与这个小孩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认知情绪疗法来吧!
事件:任先生表扬我,我的反应不合理。
情绪:反感、委屈。
自动思维:就会说好听的,会说不如会做,好听的有什么用,不如来点实际行动,干点活儿。
核心信念:任先生要和我一样,多干家务。
事实复原:我抹地的目的是让家地板干净,让自己舒服,另一个目的是锻炼身体。
为什么任先生表扬我会感觉不舒服?对,现在就是用不舒服三个字,因为随着自己将事实复原,反感和委屈的情绪分数已经下降。
自我分析:我期待的生活方式就是被别人照顾、被别人宠爱,最好什么也不干,别人照顾我。
问:公主梦谁也有,而现实就是油盐酱醋茶,一地琐碎,想一想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做公主?
答:漂亮?身高不到1.5,模样还可以,身材一般,家世背景更是一般般。智商不高,情商低。似乎与公主差的有点远。
问:你今年多大了?为什么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宠爱?
答:50岁,内心还是有一个公主梦。
问:想想为什么50岁还有公主梦?
答:自小习惯被宠爱、溺爱?这是自己的舒服状态。
问:什么是爱?爱是相互的,爱是等量交换的,爱是平等的,你说呢?
答:爱是付出,只有任先生为我付出,我才能感受到他的爱,他为我做点什么就会认为他是爱我的,而如果他让我照顾他,我就认为他是不爱我的。
问:事实真的是他不做点什么就是不爱你吗?
答:似乎也不是。他有时也享受我为他付出的感受。
问:想一想为什么会喜欢被照顾?什么样的人需要被照顾?
答:被照顾很舒服,很享受。婴儿和小孩儿需要被照顾。
原来自己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希望被照顾、被宠爱、无论做什么事都被包容的小孩儿。怪不得自己当年选择了任先生,就是那时候他无原则地包容我、接纳我。
而吸引自己的另一个男孩儿,每次和他接触总找不到踏实的感觉,原来冥冥之中自己的选择都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