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师让我们写一个关于将少年社会问题的研究分析,她让我们一个个的上台去分享。
我的主题是关于青少年的校园欺凌问题,并且我还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在小升初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和几个比较能混的小女孩儿分到了一个宿舍。我们宿舍里一共有五个人,一个是我们宿舍的“头”,有两个是她的跟班儿,还有一个经常受她们支使,帮她们刷餐盒,叠被子,洗袜子。一直到初三开学时,她才逃脱。我也许是比较幸运的,除了小学时和那三个人是同学外,我还和那个“头”是同村的。所以,我可以不搭理她们,她们也不敢欺负我。
当然,对于那个受欺负的小女孩儿,我可能也算是无视了,因为我并没有什么能力去帮她,有时候看着她受她们欺负,想帮她却也无能为力。可有时候也感到愤恨,怒其不争,明明受了欺负,且还巴巴的凑上去和他们聊的火热。
这并不是最严重的。作为旁观者,我曾经眼睁睁的看着那三个人,对一个女孩儿的脸扇巴掌。她们的侧脸,正面对着我的床,正面对着坐在床边吃饭的我。我坐在那儿,一声没吭,一直直愣愣地坐在那儿吃我的煎饼。煎饼好硬好干,咽下去后满嘴苦涩,我一句话都没有说。那个女孩儿我认识,她和我朋友在一个宿舍。我就这样眼睁睁的做了旁观者。
讲台上,另一位同学也讲了校园欺凌的问题,讲到原因的时候,讲到了旁观者:他们看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反应和干预……然后我的心被触了一下:我也曾是校园欺凌的旁观者,我曾经直愣愣地坐在那儿,没有反抗。
如果再来一次,还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地点,还是那个欺凌者,还是那时的我,我会阻止吗?不,我的回答仍然是否定的。原谅我,那时候我,也是每天生活的小心翼翼,忍受着狭小逼仄的空间,总想把自己蜷缩的更小,却寻找不到一丝温暖。我想一粒遗落在角落中的种子,见不到一丝阳光,每天孑孑立。在课堂上,在宿舍里,我会随时随地的,准确无误的变换着开心与阴郁的情感,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旁观者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