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局,是一种鸟瞰式的观察,由于站位高,自然可以把事物的全貌看得更完整,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初读时,这句话如同一束强光,瞬间照亮了我对教育教学的认知盲区,更让我惊喜地发现,这种“纵观全局”的理念,竟与当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形成了完美共振!
当我们以“鸟瞰视角”重新审视小学六年的数学教材,就会发现知识体系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画卷。从一年级学生初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在积木搭建中感受二维与三维的奇妙转化;到三年级系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积累平面图形的度量经验;再到五年级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掌握探究立体图形的通用方法,直至六年级无缝衔接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这些看似独立的知识单元,实则是认知链条上紧密咬合的齿轮,每一次转动都为后续的学习积蓄能量。
然而在传统单课教学模式下,这些宝贵的“知识珍珠”往往因课时的切割而散落,学生在知识点间疲于奔命,却难以窥见数学知识背后的整体逻辑。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恰在于以结构化思维为线,将散落的珍珠串联成璀璨项链。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为例,我们不妨将其置于整个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网络中:学生此前积累的图形认知经验,在这里转化为空间想象能力的跳板;而本单元归纳出的“观察—测量—计算”的立体图形研究范式,又为后续学习圆柱与圆锥搭建起脚手架。这种层层递进的知识生长路径,不仅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有迹可循,更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数学思维。
“纵观全局”的数学智慧,本质上是对知识结构的深度解构与重组。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在学期甚至学年的终点回望,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片由数学思想方法交织而成的认知版图。每一个单元都是探索未知的新大陆,每一次知识的联结都是点亮版图的灯塔。这种“见树木更见森林”的学习体验,或许正是数学教育赋予学生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