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霞
新年要到啦!学习《诗经·小雅》部分也接近尾声,又到了提交心得体会的时刻,自是不能做到一起学习的老师那样,把学习过的篇目进行归类、提炼、总结;并细致分析出共性的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我曾不安的与一起学习的曹局长交流过;和众学友们比,我这酱油打的实在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他安慰我说:“她们都是专业的,基本功自然扎实,我只需享受过程就好了”,想想也是,心里索性也淡然了。现仅把《隰桑》一篇做粗浅小结,希望得到各位学友指教,同时祝愿大家都能像主人公一样心有所爱,且在新的一年里时刻被爱包裹着!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相对于《小雅》的其它篇章,本篇诗作字句较少,全诗共四章,前三章诗人所表现的如火一样炽热的爱情,显得是如此纯真、大胆、坦露,然而这只是她心里所设想的幽会场景,并非所经历的事实如此。所以当诗人从痴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现实,她就一下子变得怯弱、羞涩起来;第四章所诉述的就是这一爱情苦恼和心理矛盾。
写作细腻是本篇的特点,每次写女子见到恋人时,树叶都呈现不同的形态,主人公情感也各不相同。第一章写叶子很茂盛,对应心情的欢乐。第二章写叶子的柔美,表现快乐的程度有所加深。第三章,树叶变得墨绿,女子与情郎的关系也变得如胶似漆,难分难舍。桑叶的柔美、肥厚、进而墨绿象征着女子感情的层层深入,也表明女子暗恋情郎时日之长,最后一章心中苦苦眷恋他,为何从不说出口,把爱深深埋心底,岂有一日能忘记?桑叶逐渐润泽、饱满,诗人的情感也一日比一日深厚、坚固起来。诗人牵念着一位谦谦君子,心中便生出无限的欢喜来。本来她深爱着心上人,但又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她反问自己:既然心里如此爱着他何不向他和盘托出呢?她也许多次下过决心,一再自我鼓励,但是终于缺乏这种勇气,每当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至今仍是无可奈何的把“爱”深深藏在心底,然而这已萌芽了的爱情种子自会顽强生长。“何日忘之”正透露着这一爱情信息。相信总有那一天,这颗爱情种子定会像“隰桑”一样,枝盛叶茂,适时绽开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幸福的爱情之果。“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两句叙情一波三折,具有极大概括力,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同《国风》中的《风雨》比,两篇在风格、形式包括句子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篇更深刻的地方在于“既见君子”之后。诗人又生出了不为人知的心事,既然心有所属,既然两两相对,为什么不告诉他呢?而是把深情埋在心底。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呢?原来这是一段未能表白的情感,其中的迟疑、纠结并不难懂,而个中缘故。朱熹说的很明白:“爱之根于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也”。情感积续得越久越深邃,越沉挚,越难以用语言表达。楚辞中的女子:“思公子兮未敢言”曹丕诗中也说“郁陶思君未敢言”,他们的“未敢”和《隰桑》的“不谓”一样,不单是羞涩,更是因为此情已经刻骨铭心,而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是拙于言辞的。在一切讲求效率的时代里,人们更熟悉的是,爱要让你听见,心要让你看见的感情模式,很多时候情还未到,话已经说的天花乱坠,那些舌灿莲花的表白,不过是受一时感情之激动,言行必不能始终相符,这里是一种中心藏之的隐忍挚爱。虽然无数次在心中徘徊往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形之于色,宣之于口,是百转千折而至死不悔的爱恋。其实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发生一段烈火烹油的情爱;而是将这烈火克制下去,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亮各自的生命;很多时候爱护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加久长。
这位女诗人把心中的爱恋描绘的如此美丽和真实,纵然时间跨度这么大,仍然被她的爱感动,这种力量是穿越了大时空的,所以,三千年后的我们应该向这位女诗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