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垂沙之战•下---占领郢都的“大盗”
八角捋须微笑道:“不管怎么说,考虑到齐军首领匡章也是世之名将,不可能不防范本方的粮道,楚怀王还是接纳了子兰的建议,拒绝了唐昧要求增兵、袭击齐军粮道的请求。只是让前线的军队继续守住方城与宛城一线就行---意图与齐国拼消耗到底(前301年)。”
“然而齐国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巨大的后勤压力---齐宣王屡屡催促前线的将领匡章,甚至派出使臣以最尖刻的语言刺激他,要求尽快与楚军决战。然而匡章回话宁死不从---就算齐王诛杀他和他的全家,他也绝不能在没有战机的时候随意开战。”
图表7楚灭越之后版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想了想,讶道:“看来齐将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只是我有一事不明,齐国为什么不从东线进攻楚国呢?那里不是最近吗?后勤也不困难。为啥跑了上千里路,非要跟韩、魏、秦等国去会师呢?”
八角微笑道:“齐国如果从东面起兵、跨过齐长城而南下的话,也不怎么方便。因为必须要通过琅琊地区(山东青岛诸城县)---这里早在属于吴或越之时就是屯驻重兵的堡垒,如今楚国依然守着这里作为东面的北界。”
“齐宣王原来想得很好---虽然这次出兵比较远,但好在有秦、韩、魏三军一同作战,本方可以沾到点便宜也就罢了---故并无担当主力的打算。没想到开战了以后,才发现秦、韩、魏打的是一样的算盘,结果倒逼着齐军当主力!”
小武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齐军从远来捡便宜、变成不得不与楚军决战,也是让齐宣王后悔不迭的事情吧?难怪到了战国后期,齐国不怎么参与其它诸侯与秦、楚相关的战争了---因为参与的成本实在太高!”
八角捋须微笑道:“然而事已至此,见后方送粮的队伍损耗很大,齐将匡章只能努力寻找战机。不过此时已至冬季,沘水的水量减少,涉水而过也有了可能;而且唐昧的军队见对岸联军已经半年没有大动静了,不免有些松懈。”
“匡章也想派人试试水深,但是一则楚兵会在河对岸放箭,二则声势搞大了后不免让对方有了防备,所以只能不知不觉地行动。”
小武大惊道:“齐军准备涉水决战?”
八角点头道:“不错。若错过了这个冬天,等开春后水涨,就再也没机会了。于是匡章悄悄走访了不少当地百姓探听情况,终于有一位樵夫哈哈大笑:‘要知道哪里水深、哪里水浅,很容易!只要看看对面的楚军营寨就行了。人数少的地方水就深,人数多的地方水就浅!’”
“这个消息令匡章非常高兴---水浅的地方既可半夜涉水而过,又方便齐军过河后、就近攻打对方重兵把守的主要营寨---这样一来,留给对方将领反应和调整的时间非常短,很有可能就一战得胜了!”
小武叹道:“从扎营的地点可以看出---齐军可能涉水强攻,楚军早就防着了。但那是大半年前就做好的计划,已经僵持到了冬天、没想到对方还敢拼上一把!”
八角呵呵大笑道:“事实也正是如此。沘水西岸的楚军很有些麻痹大意---大约已经在准备过年了。没想到匡章抓住了年前最后的战机---大军在半夜里悄悄地涉水过河,同时攻打对岸几个核心营寨!果然楚军诸将领来不及反应,匆忙之下接连失守!”
“得知齐军已经得手,韩、魏两路军队便也从沘水各处涉水而过,方城的楚军全线崩溃!主将唐昧焦头烂额、顾首顾不了尾,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小武一声长叹道:“战况真是瞬息万变呀!本来按照庄跷之谋,楚军是完全有机会扭转战局的---那样就创造了粉碎四国联军的神话。或许会决定战国的走势!可是由于楚国的被动防守策略,最终招致了如此大败!”
图表8垂沙之战两军部署
【楚军对敌秦、齐、韩、魏四军】
八角捋须笑道:“垂沙之战的惨败,责任并不在庄跷。楚国的战略是对的,但是战败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相持战术过于消极保守,二是唐昧的主力军队疏于防范---可见其用兵还不如部将庄跷。”
“不过到了这步田地,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此时庄跷所部还是完好无损的,然而却陷入了绝境!”
小武忖道:“庄跷这一边的军队不好突破,所以诸侯军队并没有猛攻他这里?所以他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对?”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但是,楚国深层次的问题还有派系斗争。宛城、叶城的守将也都不再同庄跷合作了---反正他是唐昧一系的人,等着被军法处置吧!”
“其实这也是唐昧根本输不起、只能战死的原因---景缺跟子兰的关系很好,早就想取唐昧的地位而代之了。”
小武的嘴巴张大,道:“那么,庄跷会怎么反应呢?”
八角微笑道:“垂沙之战有很多连锁反应。楚军东线全面‘破防’之后,形势糜烂;齐、韩、魏三国大军并肩南下逐利、一路上横冲直撞,一时大有将楚国切为几块的趋势。”
“此时庄跷知道,自己的部队虽能征惯战、却陷入了死局,故有了反心---由于上层原因令原本可以期待的大胜变成了大败,而且子兰、景缺等人一定会将所有的过错推到唐昧身上,所以唐昧一系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为了求生,庄跷率本部‘揭竿而起’---其实是去桐柏山、‘落草为寇’!”
“在绝境之中,又显示出了庄跷过人的兵法天赋:他没有停留在先前作战的、富庶的南阳盆地一带,而是尾随着齐、韩、魏得胜进击的军队,从他们行军的缝隙中、取路奔向了淮河源头的桐柏山区(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小武想了想,道:“庄跷被逼上了桐柏山!当上了山大王,似可以避过此后的战乱!此处有山有水,乃是江淮要地,又可以为将来保留很多变化。庄跷是不是这么想的?”
八角呵呵大笑,点头道:“大致不错了!可以想见,楚怀王应对败局的下一步,肯定是让景缺再纠集大军北上,赶走诸侯敌军。”
“而齐、韩、魏三军得了便宜,大掠了一阵子,估计就撤了。尤其是齐军,不可能永远待在距本土千里之外的地方,一定是见好就收。”
“故当景缺的大军北上南阳盆地之后,应该可以‘收复故土’;还能顺便擒拿战败的‘罪臣’---也就是唐昧的原手下。是故庄跷不肯留在垂沙一带等死,宁愿冒险挺进东南方的桐柏山。”
小武恍然点头道:“所以,庄跷军队敢于混在齐、韩、魏敌军的夹缝中,跃进至桐柏山,乃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属于‘当前虽然很危险,将来却比较安全’的求生谋略!”
图表9南阳至桐柏山、再至郢都路线
【两段黄色箭头是庄矫部行进路线】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八角哂笑道:“本来到此为止,楚国的军方重新洗牌以后,还可以慢慢养伤。但楚怀王这个人,一向是‘在该积极的时候保守,在该保守的时候积极’---他咽不下垂沙之战失利这口气,在景缺大军‘收复失地’以后,立即试图反攻!”
“当然,楚怀王也认为楚不能与秦、齐同时为敌,故将国策马上又调整为‘联齐抗秦’---于是他派出了‘惹祸’的太子横去齐国当人质!”
小武大笑道:“齐宣王军事、外交双丰收,赚得盆满钵满。估计也想见好就收了!”
八角点头捋须道:“楚怀王又认可了韩、魏二国侵占宛城、叶城以北的一些土地,料想这些国家得了好处后,便不会再倒向秦国。”
“这样一来,似乎楚军便又可以单独伐秦、找回场子了---何况垂沙之战是由秦国发起的,其它国家只是跟风而来的。于是就在第二年,景缺奉命伐秦(前300年)。”
小武摇头道:“楚怀王似乎老是‘输不起’,头脑有点一厢情愿!”
八角捋须道:“而在另一方面,秦昭襄王对庶长奂也有些不满---垂沙之战中就是秦国的收获最少,宛城也没有拿下,楚国还策划反击;于是改命‘四贵’中的华侯芈戎领兵,前去与景缺大军对阵。”
小武大讶道:“华侯芈戎?他不是芈月的一个弟弟吗?此人可是正宗楚国人呀!居然统领秦国的大军?对了,此人也是穰侯魏冉的弟弟吧?为啥兄弟俩的姓氏不一样呀?”
八角呵呵大笑道:“魏冉和芈戎都是宣太后芈月的兄弟没错---但芈月的母亲当年不止好过一个男人,因此魏冉是芈月的同母异父长弟,而芈戎却是芈月的同父同母长弟,关系更亲!”
“故此,芈戎才是更正牌的楚国王室人物,所以他姓芈---如假包换!魏冉却仅仅只是一个楚国人,跟芈姓王室没有关联。”
小武这才明白,点头笑道:“好吧,难怪说宣太后芈月的男女关系一向很糊涂,原来是有着其母遗传的风格。”
八角捋须笑道:“不管怎么说,景缺和芈戎各自奉命,两军在襄城(河南许昌市襄城县)捉对厮杀。但是景缺没有打过芈戎---秦军大败楚军,景缺自杀,部下尽被芈戎下令坑灭。”
“唐昧、景缺在两年间先后战死,终于让楚怀王头脑清醒了一些---于是又将国策改为‘联秦联齐’,同秦、齐两国都不战了!”
小武笑道:“恐怕这依然是一厢情愿吧!”
八角笑道:“于是,秦昭襄王携得胜之威邀楚怀王来武关会盟。武关是秦楚交界的重镇,但此时已完全在秦国的掌控之下。”
“楚怀王不顾很多大臣反对,‘力排众议’,前往武关会盟,却被秦王扣留(前299年),直到3年后死去,再也没能回国。”
小武眼珠一转,道;“那么说,楚国陷入了三年无国王的‘无政府状态’?”
八角摇了摇头,微笑道:“非也,只有一年而已。但在这一年中,庄跷发动了人民起义,出桐柏山而斜行五百里---一举杀入了郢都!”
小武瞠目大惊道:“竟有此事!郢都(湖北荆州)居然被楚国自己人攻破了!看来楚怀王去秦国之举,不是一般的傻---他都不知道国内已经虚弱到了什么地步!”
八角缓缓道:“汉水东岸的楚国老百姓深受兵灾战乱之苦---先前已被齐、魏、韩军洗劫蹂躏;而楚国反击秦国又要征夫、征粮、征饷,很多人都活不下去而被逼良为盗!”
“并且老百姓们都相信,‘垂沙之败’是楚国上层的原因所导致的。随后景缺的大军北上也没能挽回败局,更加证明了这一点,还令他们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了。这样一来,逃亡山区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小武惊叹道:“所以当庄跷振臂一呼,很多百姓就加入了他的队伍?”
八角点头微笑道:“不错。如果朝廷无法保护百姓,那么庄跷带领大家去颠覆这个朝廷,似乎也就是合理的了。何况楚怀王自己犯傻、到秦国一去不回,郢都空虚、群龙无首,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至于庄跷本人也不甘于永远占山为匪、被朝廷追剿,依然有着雄心壮志,故因势利导、策划了前无古人的冒险大跃进!”
小武咧嘴大笑道:“庄跷是不屑于永远当一个‘桐柏英雄’呀,他还是想下山做点大事情!”
八角捻须笑道:“庄跷手下的骨干、或者叫‘叛军’---人数并不很多,但都是追随他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兵。因此,看起来很像是土匪的流民军却非常熟悉楚国核心地区的各个城池,而且总能利用到守将的弱点!”
“由于用兵巧妙,又抓住了郢都群龙无首的破绽,庄跷一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率领流民起义军顺利攻入了楚国首都(湖北荆州)。”
小武身躯大震,忖道:“那么庄跷能否成为新的楚王呢?他本身就是楚庄王之后,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吧?以他的军事能力,或许能够振兴楚国呢!”
八角捋须微笑道:“也许当此之际,已经占领郢都的庄跷不是不想当楚王;但是楚国地大人多、山头林立,一时间也颠覆不了,必须要先解决很多问题。”
“然而当齐国闻讯之后,新即位的齐湣王震惊之余、立即放归了楚太子横,让他赶紧回国即位(前298年)---免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的楚国便宜了别人。”
小武大笑道:“原来庄跷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时间!而楚顷襄王是这么即位的!若不是庄跷可能接手了楚国,齐国人未必会让太子回来---他父亲还被软禁在秦国呢!”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这样一来,见各地肯发兵拥护熊横的楚国贵族势力还很多,知道自己并不具备长期控制郢都的实力,庄跷只得再次率众出走---就当是来郢都打劫了一回吧!”
“不过在走之前,庄跷将郢都府库里的兵器和财货物资一扫而空,从此实力和声势大涨!肯来投奔他的人就更加多了,一般的正规军都不敢正眼看这位‘超级大盗’!”
小武大笑道:“从此庄跷的威名远扬!还有哪一路官军敢去‘剿灭’这一路‘匪军’呀!”
八角捻须笑道:“由于庄跷率领的‘匪军’能够攻克大国的首都,不但收获颇丰、还能全身而退---这种等级的‘大盗’此前从未出现过!大家都是‘活久见’!‘战国第一大盗’的名头自然实至名归,从此响彻天下了!”
小武连连点头,叹道:“原来这就是‘战国第一大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