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想要培养运动习惯,要求自己每天跑三十分钟,第一天跟第二天跑的很积极,可到了第三天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点想跑的欲望都没有,还觉得很累,心里产生抵触的情绪,开始自责,嫌自己没毅力,大骂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这种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太正常了,每一个想要崛起的普通人都会经历这种间歇式的努力。在《微习惯》这本书中把这种情况称为“激发动力”策略下习惯培养方式,我们往往因为一时的热血去做某事,可不能因为那一时的感觉去坚持做某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微习惯》提出了三点妨碍我们养成习惯的症结:
1、无法开始
2、无法坚持
3、自身抗拒改变
为什么我们无法开始?
当某项任务很艰巨的时候,我们习惯性把它放在最后,完成它越难越累,我们心里就越有抵触情绪,就想尽办法去拖延。
为什么我们无法坚持?
我们常因为一时的热情去做某事,可热情始终会消亡殆尽,热情消散之后,我们失去了坚持的动力,习惯养成失败。
为什么我们抗拒改变?
任何想要让自己更好的改变都伴随着痛苦,就如蚕蛹破茧而出成为美丽的蝴蝶。我们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必然要打破自己的一个行为模式,例如想要养成运动的习惯,不仅会缩短其他项目的时间,还要承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酸痛。
了解阻碍习惯养成的症结,就要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如何才能及时开始?
如何才能坚持?
如何才能不引起反抗情绪?
在《微习惯》中给出的办法是采取微习惯的方式,这种微习惯要小到不可能失败。微习惯由微步骤构成,如养成运动的习惯,很多人上来就要求自己跑半小时,不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程。通过考验意志力来养成的习惯,多半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要把想养成的习惯分解,哪怕每天做一个俯卧撑,让身体有记忆,也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好。
通过微习惯的方式培养习惯,分解你想要完成的习惯,分到不可能失败为止,只要在过程中出现无法开始,无法坚持,产生抗拒的情况发生,就要思考一下现有的微习惯适不适合自己,感觉困难可以再降低标准,感觉还有余力,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但千万不要一下提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