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是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谋略才能堪比诸葛亮与司马懿,与姜维更是强力的竞争对手。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作战中总是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
邓艾自幼丧父,邓艾生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日子的艰难是可以想见的。可他依然勤奋好学,争取接受良好的教育。
由于曹操强行将百姓北迁的缘故,邓艾与族人来到汝南当了屯田民。但由于他有学识,便被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却因口吃未曾升职。但他志向高远,喜好军事,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划军营处所,遭别人讥笑也不介意。这一直持续到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司马懿。
当时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项县一直巡视到寿春。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他认为:“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应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司马懿看后,认为这个是有真才实学和长远目光的,是个可造之材,便采纳并实施了他的建议且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这些,都是邓艾的功劳。
但他的成名一战,还是“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在“灭蜀之战”中,由于姜维的北伐成了困兽之斗,而钟会也因“诸葛显灵”等事件久攻不下,将为本以为自己只要坚守剑阁便可劝退魏兵,谁知邓艾选择了偷渡阴平。其中当部队走到马阁山时已经没有路了,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开出一条道来,使部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诸葛瞻与众将想拼死一战,怎奈兵微将寡,朝廷昏庸。众将领为了蜀的苟延残喘,选择了死战。邓艾夺下了蜀最后的防线绵竹关后,休整数日,伺机进军。兵临城下后,成都乱作一团,刘禅到底是无能之辈,没有办法,只得听从建议,选择了投降,蜀灭。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 但却居功自傲,且不善自保,最终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对此作了客观的评论:“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自论者也。
~[�6E0š�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