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香飘九月情

柿子树.jpg

老家有一句农村谚语:“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据此,每年秋天一到,我们就按照农历的月份来采摘各种瓜果。一边把活干了,一边嘴也没有闲着,既得到家长的夸奖,又大饱了口福,儿时农村生活就是这么的幸福。

搬进城市里居住后,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人多地少,到处都是钢铁水泥的楼房和硬化的柏油马路,庄稼地消失了,各种果树也不见了,小时候采摘瓜果的景象,就只能是存在于脑海中的记忆了。

今天,路过城乡结合部,碰到了一个村庄,又勾起了我对童年景象的追忆,便情不自禁地在村子里转了起来。在感觉上,城郊的新农村虽不及老家的小山村,但也颇具北方村庄的模样,深庭大院、高耸的红墙、院门宽敞明亮,带有斗拱的门楼,院门内外的影壁应有尽有,而且还点缀着各种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柿子树了。

眼前的柿子树就在一家庭院的大门口,树龄还不大,树身比碗口要略细,但身躯挺拔直立,枝条弯弯的下垂,上面挂满了圆圆滚滚的青柿子。柿子果攒在一起,颜色已经开始透露出微微的土黄,像是睡眼惺忪的小孩子,正准备着要成熟的模样。一阵风吹过来,小柿子摇晃着圆滚的肚皮,孱弱的枝条已不堪重负,便载着柿子晃晃悠悠,荡起了秋千。

村子不破落,但是秋风萧瑟,淡淡的太阳,正是秋色正浓的时刻。

路上秋收的行人不断,墙角还坐着几位悠闲的老大爷晒太阳,大家都在讨论着中秋准备过节的事。看来,要到摘柿子的时节了,仅需半个来月,这一树的柿子,就会由黄变红,满枝头红彤彤的,像是挂了红灯笼。

人们喜欢柿子,不仅仅因为它是口中美味,还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红红火火,万事(柿)如意。尤其是,在自己的家门口,如果有这么一棵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怎么看都喜庆,怎么看都红红火火!

我想起了老家的那棵大柿子树。

它已经很老了,树皮被多年的风霜雪雨淬炼得斑驳龟裂,形成了一块一块的小方格,裂纹深入树干,小方格像快要剥落一样。但是还很健壮,树身足有成人的腰一样粗。巨大的树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像是撑开了一把绿色大伞,夏天挡风雨,冬天遮风雪,满怀深情地怀抱着足下的这一块土地。

大树底下,就给乡亲们提供了一块很好的空地儿,孩子们喜欢在树下玩耍儿,大人们也常在树下聊天儿,整棵树还是鸟儿的天堂,总能听到不同声音的鸟叫从碧绿而茂密的树叶缝隙中挤出来。

要看更多的柿子树,就要上山里去找。从老家往西、往上再走十几里路,便逐渐进入太行山余脉,那里到处都有柿子树。生长在山上的柿子树,产量大,果实口感也更好。

柿子成熟后,厚厚的表皮里盛满了软糯的浆汁,只需用嘴唇在表皮上轻轻一吸,就嘬出一个小口,继续一吸溜,香甜的浆汁便尽入口中;尤其是其中的柿子籽,一片一片的,又脆又甜,进入口腔后,用舌头打个滑,闭上眼睛,嚼起来更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不过,柿子也是有脾气的。青柿子就像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脾气很大,桀骜不驯,又硬又苦又非常涩,是入不了口的。所以古话说,吃柿子要“专挑软柿子捏”。这种青柿子需要加工后才能吃。方法有二:一种是把柿子用刀削去外皮,做成柿饼晾干,风干后含糖量更高更甜,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一种是“懒柿子”,老家常用的方法是把青柿子放于温水翁中,闷七天后,取出就是现在市面上的脆柿子了,苦涩全无,却脆甜而可口。

小舅妈娘家便是太行山里的人家。她说那儿的山沟里到处都是柿子树,每年到了秋天摘也摘不完,很多都自己熟透了从树上掉下来,烂在了山沟里,很可惜。为了避免浪费,抢在柿子落地之前,她们那边儿每年都要赶时间制作大量的柿饼。

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小舅妈的柿子树,小时候每年却可以吃到小舅妈家送的柿饼,直到现在,小小的柿饼,还支撑起了我快乐的童年记忆,每次想起,便会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慵懒的太阳在西墙根下落下了长长的树影。秋风渐凉,优哉游哉,我已慢慢地走出了这座小村庄。下次再来,这里一定是柿子飘香的九月了。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