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
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琴曲可见于清代王元伯《治心斋琴学练要》,据说为张孔山所作。张孔山,清代蜀派琴学大家。咸丰年间(1851~1861),他在四川青城山中为皇观道士,并传授琴艺,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碧空如洗的秋夜,月下听琴,在空灵洒脱的弦音中,体认道的深厚与苍茫。
第一段凝重端方。“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意味着事物的开始,坤意味着事物的完结。琴声明朗开阔,表现浩浩荡荡的洪荒之始。“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简易中蕴涵有无数的变化,引领了世上万物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第二段阴阳变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传》)日月推移,寒暑交替,天道的隐与现,君子遭遇的穷与通,无一不体现着阴阳之间的消长变替。
第三段沉厚明朗。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以一种更沉稳平和的心态体验大道。
第四段飘逸灵动。心中存有大道,自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一串流畅的泛音中慢慢消逝,留下天地间旷远的回响。
此曲为古曲中珍品,曲意苍茫深沉,余音回响,琴曲契合周易这种精神,分为四段:乾坤定位,阴阳错综,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琴音飘然洒脱,体现了虚无缥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家思想:即使在极小而被人忽略的事物中,也有着盈虚消长的变化。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掌握了变化的规律,人才不会在看似混乱的世间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