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费尔的实践,总结出做任何决策都必须系统化的回答五个核心问题:
1. 问题界定:首先要弄清“这究竟是什么问题”以及“它属于什么类别”。
收钱、开票、对账,是经常性问题,按照流程走就行。
一次性补偿、非常规退货,属于偶发性问题,就要特殊审批。
经常性的,就写成规则;偶发性的,就单独研究,不能混为一谈。
2. 边界条件:必须明确决策必须满足的硬性约束,例如法律、政策、资源、时间等。
日常工作中要明确硬性约束,例如:要保证发票、合同、审批单据齐全。要确保“边界”成为“硬约束”。
3. 目标与标准:要清楚决策应达到的绩效目标,并建立衡量标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要选最优方案。
4. 可行方案:要通过系统搜索产生多个可选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后果预测与风险评估。作者强调,方案的数量至少应有两个以上,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
5. 反面意见与验证:必须主动邀请质疑与反对,通过“反面意见”检验方案的脆弱环节,再回到数据与事实层面进行验证。这样既减少盲点,也培养团队对决策的认同感。
这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决策链条:从“界定”到“验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