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名物度数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一]。”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二],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三],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传习录》068
雲洋领悟:良知根本立住,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名物度数,如何讲的尽?追求知晓些名物度数,那还是在外在求索,找谈资存在感。何况名物度数就像恒河之沙如此众多,一辈子又怎能讲求的尽。王阳明说: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则用在其中。因为成就自家心体才是一切的核心,才是万法不离其宗的宗。这心体就像是一个投影仪的投影源,显化出一切外在映像。又像是一枚镜子,成就这自家心体就是擦亮这自家镜子,如此一切在这镜子上了了分明,事物的实相便被你拾得。颜回这不二过的功夫其实就是心上的功夫,觉上的功夫。这不贰过是从心上入手,把那个让你犯错的背后的无意识的潜意识挖掘出来,并把他消灭掉。这个过程就是王阳明说的擦拭过程,也就是明明德的过程。
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皆中节。这二个其实是一个东西,都是从心体这个中心来说的。发而中节其实就是未发之中的外在呈现。要是你做不到发而皆中节就说明你在发之前的那个心体也未达到未发之中。
不要为了装饰自己找谈资去知晓追求那名物度数,但王阳明不是否定名物度数,而是要知所先后,你要知道那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先什么是后。如陆九渊所说:我无事之时无知无能,有事之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难道是陆九渊平日里专门研究这名物度数?当然不可能。无事之时无知无能是藏器于身藏神于内,也就是不动心。一旦有事心便事来事照,物来物照,一切本自具足了了分明。能到达这境界本质上也是全在养得自家心体上下了功夫。无事之时别懊悔过去,焦虑未来,好好地活在当下必有事焉。保持高度的警觉,时时擦拭自己的心体,去除那私欲,增加那良知。如此日复一日,心体那刻明珠越来越亮,越来越敏锐。
2: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所谓随才成就就是好好做自己。当然在做自己之前要先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天赋才华资源禀赋。要知道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分工,你很难想象如果所有人都拥有同一个技能那社会要单调混乱到何种地步。因为每一个人的才华不同,用这不同的才华好好的分工协作,一起谱写一曲美妙的世界之歌。每一个人要知道你不需要成为任何谁,一辈子要做的功课就是成为自己。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事,而认清自己可能还不止需要一辈子。每一个人乘愿而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3:到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这句话要好好体会。什么叫到纯乎天理处?什么叫纯乎?纯乎就是彻底擦亮了良知,也就是到明明德处,就能实现君子不器。因为纯乎天理处,一切以良知为中心,以那光明透亮的觉性去举一反三。
不器就是君子之才不是固定的器物,君子之才是纯乎天理,把持良知这个一根本,以良知应万事万物,一切了了分明。如陆九渊多说:无事之时无知无能,一旦有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里强调的就是无事之时良知不发动,一旦有事良知一发动,无事不能应对。
固定器物虽然美丽,但是器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局限。而君子不器就是君子养得这心体透亮,这心体之镜,照哪一个行业,哪一件事情都能照的清清楚楚,如此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进入任何事情都能快速的抓住本质。或者说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同一个本质,君子之才只是找到了那个本质,并且牢牢的守死善道,笃行而行。做任何事都不偏离那个天理,如此做任何事都能行得通,办的明!#杨与李战略营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