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澄录【38】
【原文】
问:“名物度数①,亦须先讲求否?”
先生曰:“人只要成就自家心体②,则用在其中。如养得心体,果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③,自然无施不可。苟无是心,虽预先讲得世上许多名物度数,与己原不相干,只是装缀临时,自行不去。亦不是将名物度数全然不理,只要‘知所先后,则近道’④。”
[注释]
① 名物度数:名物:事物的名称、特征。度:标准,规则。数:数量。
②心体:与“肉体”相对,指所有精神、灵性、智慧、思考、感情、意志等心灵的抽象活动。
③中、和句:《中庸》中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在前文中已经多次出现。
④知所先后,则近道。出自《大学》,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陆澄问:“事物的名称、用处和数量,也必须预先弄清楚吗?”
先生说:“人只要能成就自己的心体,那么运用就包含在其中了。倘若把心体修养得真有一个未发之中,情欲发出来自然会符合中正平和,自然是做什么都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这颗心,即使事先学得了许多名物度数,与自己却毫不相干,仅是临时撑撑门面,自然不能处事应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去学好名物度数,只是要‘知道做事的先后顺序,这就接近圣道了’。”
【原文】
又曰:“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如夔之乐,稷之种⑤,是他资性合下便如此。成就之者,亦只是要他心体纯乎天理。其运用处皆从天理上发来,然后谓之‘才’。到得纯乎天理处,亦能‘不器’⑥。使夔、稷易艺而为,当亦能之。”
又曰:“如‘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⑦,皆是‘不器’。此惟养得心体正者能之。”
[注释]
⑤夔、稷,:夔是古代音乐家,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稷即后稷,周的始祖, 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经被尧举为“农师”。
⑥不器:器,为器具,器作为一物,可以在某一方面适用,但不能通用,不器就是不偏于一用的意思。
⑦素富贵四句,出自《礼记.中庸》里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译文]
先生接着说:“人要根据自己的才性成就自己,这才是他所能做到的。例如,夔(舜的乐官)精通音乐,稷(尧舜时主管农事的官)擅长种植,是他们的才性符合,所以如此。成就一个人,也只是要他的心体纯正地合乎天理就行。他做事都是对天理的自然运用,然后称他为有才能的人。达到纯天理的境界,也就能成为‘不器’之才。假如让羲和稷改变角色,夔种谷,稷作乐,照样能行。”
先生又说:“《中庸》中说的‘处于富贵,就做富贵时能做的事。处于患难,就做患难中能做的事’,都属于‘不器’。干什么都能成功,这只有把心体修养得纯正的人方可做到。”
【原文】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时先生在塘边坐,旁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译文]
先生说:“与其掘一个数顷大而没有源泉的池塘,不如挖一口数尺深而有源泉的井,井里的水源源不断,有生机而不会枯竭。”
当时先生正坐在池塘边,旁边有一口井,所以他就用井和池塘来比喻做学问。
[解读]
这场师生对话录内容虽多,但道理还是易懂的。
王阳明回答陆澄问题的第一段:
“名物度数”在古代已经很繁琐了,在现代这个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名物度数”更是日益繁滋,各种稀奇古怪的行当也雨后春笋般的逐渐涌现。看一下大学中学科设置之精细,也就知道现代的人们对知识的研究是多么日细又细了。不同的行业差异是很大的,俗话有“隔行如隔山”之说。对于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专业知识,王阳明是这样看的“你哪里预先学得了那么多!人只要存养成就自己的心体,则应事接物,应用就在其中,现学来得及。只要你存养心体,有未发之中,自然有发而中节之和,自然没有什么做得不恰当的。”
比如英国女王请你吃饭,你对那些宫廷礼仪不懂,跟着走就是,或者问一问,即便是错了两步,也是发而中节的,你不会用刀叉,她还不会用筷子呢!或者观察一下别人,像林黛玉刚进大观园,喝茶时看别人是先漱口,她也把第一杯茶吐了就是。你自己自信,就没有人会笑话你。
相反,你如果没有自己心体之正,预先去学了世上很多名物度数,跟自己毫不相干,只是装点门面,还占用大脑内存。无非是多些夸夸其谈的谈资,事到临头,还是一点作用也不起。
当然,也不是一点名物度数都不讲求,只是要懂得《大学》里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知道什么是根本,知道何者为先,何者为后,,这就接近得道了。
王阳明讲学的第二段:
随才成就”是阳明先生的基本教育方针。他认为每个人也应该选择自己才性相近的专业去努力才有可能成才。从这里来说,也是只有“爱理”才能成就“理”。理为统领,这是一切的道德基础。所谓“纯乎天理”,其实也就是“全乎天理”,这样就能“不器”。
最后王阳明以 “池塘”和“井”譬喻如何做学问。
你学得很多很多的名物度数,那也是有限,出了这个范围,你又不会了,唯有存养心体,致良知,懂得正确有效的运用才智,则物来心照,来什么就马上会什么。
学问如此,物质财富也是如此,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所谓“财务自由”,不是我钱足够多了,这辈子都够用了,而是我自信自己有持续赚钱的能力,三十年后,五十年后,甚至传给儿子孙子,这家业我也有自信,那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
君子两手空空,也能经天纬地;家族富可敌国,也不够一个败家子折腾。
传什么给子孙,传数顷无源之塘水,是传下家财;传数尺有源之井水,是传下家业。传家财、家业,都不够,要传下家风、家学、家族文化,传下正确运用才智的能力,传下良知良能,心之明镜。是为存养家族的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