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尽管屡屡遇难,但他总能将心力专注于事,事上磨炼,炼出心性,炼出定力,也练出了智慧。
翻阅《王文成公全书》,很难看他使用“大怒”“暴怒”“震惊”等字眼。究其缘由,一是因为他长求良知,内心坦荡;二则是他总能从情绪中剥离出来,问内心去寻理,最终成为“完人”!
关于情绪的修炼,王阳明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意思是,人生在世,逃不开七情的变化和流动,所以,在人情事变里修炼情绪,才是真正的修行工夫,即“事上磨”。据此可见,王阳明的“事上磨炼”也是在磨炼自己的喜怒哀乐。换句话说,便是磨炼良知的感应,磨炼知行合一的本体。
人遇到事情就会起意,而意有好坏。坏是不及和过分,好就是中间的恰到好处,就是天理。一般来说不及的人少,过分的人多。天理人欲,正即天理,不正即人欲。中和即天理,失中和即人欲。而良知知善知恶,遇到事情不带情绪,就像镜子照东西,只是还原其本来面目。但若是镜子没擦干净,照东西就照不全,正如良知被私欲蒙蔽,失去了善恶自明的特性。所以王阳明说,虽然良知人人都有,但若要时时知善知恶,就必须去事上磨练下功夫,不可能凭空得来。
阳明心学是注重“变换气质”的身心之学,要把被喜怒哀乐等情感所缠绕、束缚的常人之心,转变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圣人之心。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改变过程,更需要一个人有着永不退缩的勇气和毅力。必须亲自在种种艰难中磨炼过才能真正掌握。
凡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地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所以要对喜怒哀乐按其应有状态无所偏倚,达到“中和”的境界,就要在实际经历中切切实实地用功才行。
所以,王阳明常说提升修养境界的许多奥妙都可在坚持事上磨炼中得到体验。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提升自己心灵最好的时候,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个“困难”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正符合王阳明要“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