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作品在很多年前读过,手中又重新拿到了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拿到手中已经有一周了,但还一直没有打开包装。
在日本书面的右上角,有四个淡淡的字,遇见美好。
在这本书的下边有这样几个大字:做有~效~能的父母,让养育变得简单而高~效。
在封面的中间还有一行大字:父母效~能训练系统的核心。
在这行大字的下边,还有两行小字: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匠心之作,帮助家长教师捕捉孩子的心理敏~感期,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与孩子相处。
~~
阿德勒是众所周知的人物,有着“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
他成立了儿童指导中~心,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在1937年,因为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一直到1976年,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父母效~能培训系统课风靡西方。
他的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儿童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
阿德拉认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这种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及心理情感的紊乱和失调。
为此,他提出了“自卑情结”,“补偿机制”这样的概念,深深~渗~透到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当中,和大众的科学常识之中。
阿德勒还强调了个人必~须社会构成联系,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对待社会中他人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
阿德勒还指出,由于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所以要想找出人格心理问题的症结,只能从人的童年期入手。
这本书,就是围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确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
~~
这本书有14个章节,设计了172个页码。
我们先来看一看章节的名称:
人格的统一性,
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正确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儿童的自卑情结,
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
作为儿童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青春期和性教育
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父母的教育
我尤为在意的是《对父母的教育》这一章,大标题下有两个小标题:一是善意的合作,二是正面管教。
这两个词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
在“善意的合作”这一节的内容当中,有这样两句话:
在表达观点时不允许自己运用,“当然”、“肯定”等含有绝~对意义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我以为”、“我觉得”、“这可能”等表达方式。
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室,想到了我们的许多老师,都要和家长打交道。但是在这个讲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运用的策略和技巧了吗?
阿德勒告诉我们说,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家长不必为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负责任。
因为家长并不善于运用专~业的教育技巧指导孩子,他们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
这话说得没有问题,很有道理啊!
因为学习,我从来没有喊过家长,当然除了开家长会需要,所有的家长都会来到这间教室。
即便是那样的时刻,也没有对孩子这样那样的表现,而进行数落。这是更多的把一些教育的行动,教育的理念,经由我的表达,传递到家长的心里去,从而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陪伴。
阿德勒还告诉我们说,对家长提建议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多的尝试“或许”、“可能”,或者“你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句式,让家长意识到他们平时的行为错在哪里,怎么纠正。
可不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善意的合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