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漠子周五见”聊到了“作业之殇”,也聊到了“家长其实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适度调整作业”。作业本意是为了检验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度,可是很多时候,作业问题都演变成了亲子关系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反过来又加剧了作业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拖拉磨蹭敷衍等等。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
其实,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所有互动,每天一点点的积累,看似与教育无关,其实都指向了教育的结果。如果我们在互动中保持了很好的亲子关系,解决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其他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发起这个行动,“我参与我践行,记录我的情绪,与吼叫say byebye”:
也许有些家人们觉得和孩子的交流中间挑战很多,很难做到,那么,我先分享一个词,baby step。想想孩子是如何学会走路的,对于婴儿来说,那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行动,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面临着不断地摔倒和爬起来,那种勇气和信心,亲爱的,问问自己,你还有吗?但是结果呢,每个孩子都成功了,不是吗?
所以,我相信 ,用一周时间,就可以慢慢构筑我们的信心。任何一个活动的成功,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将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我们信心构筑的一个重要基石。
情绪日记打卡规则:
[玫瑰]打卡方式。以我为例:
"我参与我践行,记录我的情绪,与吼叫say byebye”如水心情打卡day1:
[玫瑰]内容参考,二选一即可:
[爱心]1、可以尝试记录自己一天的情绪失控的次数,简单描述每一次事情经过,以此找出自己情绪的卡点最容易出现在哪里,在以后同样情况出现时,带着爱带着觉察,尝试把这个数字不断降低,并为自己的每一点小改变点赞!
[爱心]2、也可以重点记录某一次冲突的经过。记录的过程也是对情绪的梳理,这里介绍一个情绪疏导五步骤,供大家参考,但不是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记录,按照你舒服的方式就好。只是,如果你的思考过程能包括这些方面,会对你以后的情绪处理有更大的帮助。
[爱心]附:情绪疏导五步骤:
①不加评判的描述事情发生的情境(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②内心的感受(难过、伤心、愤怒、受伤,等等情绪词),
③此刻的想法(比如说:被误解,被孤立,收到了挑战,等等),
④自己的真正需求(重点是自己可以通过能做到的或者对方能够做到的事情,但依然要允许对方有拒绝的权力),
⑤建设性的想法或行动(如何做才能实现我的需求,重点是积极可行、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