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放弃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不能只有文凭而没有文化,不能只教育而不启蒙。
我对于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第一是我们不能只看到应试教育的坏处而没有看到应试教育的好处,第二是我们不能只大呼素质教育而漠视应试教育对于人素质的要求。
第一,应试教育的双面性。应试教育在今天依旧被热烈的讨论,因为应试教育时至今日还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的渠道。通过考试分数来确定进入大学、岗位、专业的手法,在一段时间内也被热议,到底是对于人才选拔的高效性要求还是对于知识的填鸭式的不严谨。
我想从它的优点和缺点方面来分析。优点有能够高效选拔人才,这样对与国家人才选拔的渠道大有裨益;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于知识的高效输出和接受,在教育的程度上输出了大量的成本;能够引起好的社会环境,教育被国民重视,被当成是一种必须。这几点上,我们经历过应试教育,应该有很深刻的认识。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面通过成绩来衡量,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知识的学习上来掌握一定的本领技能,去敲开我们通往人才市场的大门,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相对公平的,因为人人在知识面前平等。我们不需要去通过别的渠道证明我们自己,仅仅可以通过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来证明自己。
但是知识纯粹依靠知识的掌握来衡量人的价值,是有些偏颇了。缺点在于对于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以至于分数至上的观念覆盖了我们想要追求真知识的内心,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不能真正有所收获;在于我们通过知识掌握程度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去和人才市场对接,我们的知识变得冰冷和现实,对于人价值的绝对化,掩盖了人性之中的无限可能性,我们重视知识的获取,非常单一的成功价值;在于我们对于知识和考试的重视,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能力不一定正确,单一重复会覆灭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僵化的思维是最可能被创造出来的。
在缺点之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应试教育拥有很多优点,我不一一赘述,但是在缺点里面提到的对于人的价值的单一衡量还有对于知识本身的学习效果的偏见,我保持中立态度。我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如何想。应试教育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能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僵化的条件吗?我们可以,否则应试教育之下生存的你是一个完全没有独立思想的人。
我认为应试教育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素质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一个人连应试教育都做不好,又何谈提倡素质教育呢?再来说一说这个素质教育,群中提到的是对于人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等等的培养,可是这些素质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都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完善,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我想要培养人文素养,那如果我不看书,不会表达,不会接受别人的想法和知识,那么我算是真的具有人文素养吗?你说你喜欢音乐,你有音乐素养,那你说如果你没有欣赏过音乐,没有一定的音乐基础,那么你能说你是真的有素养吗?你说你喜欢语文,那么你不会欣赏诗词,不会文言文的知识,你那什么说你这是喜欢呢?喜欢还有具有素养是一个有前提的事情,你要对这个方面有一定的掌握之后,你才能有底气的说自己喜欢。
第二,关于素质。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拥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是一种素质?我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离不开那些会死记硬背的人的存在。
一个化学家,能够抛开他对于知识的掌握而只和他谈素养吗?如果他连稀土金属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能够随口说出一大堆什么反应机理、实验流程、化学哲学体系的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底气让他从事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呢?不行。
这个事例举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知识的强加和灌输有时候不是坏事,我们学习一些知识就是需要死记硬背,你记不住那些公示定理、不会背古诗词、拼不出来英语单词来妄谈素养是空虚的,这时候就显现出来应试教育的优越性了,能够注重知识的记忆和背诵,能够有对于知识的灵活性的考察,还有能够通过死记硬背去理解一些事情,有些公示和概念,我们不可能伊始就理解它,只能通过先记住才能去在应用之中实践它,进一步加深认识。
这也是我对于应试教育是基本素质的一个支持的原因。应试教育让我们能够通过死记硬背去接受一些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谈素质,谈文化无可厚非。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会普通知识的话,又如何能保证素质的进步呢?高考作为最为明显的一个应试教育来看,连高考的知识都应付不了的孩子,如果在其他事情之上,肯定会受到很多限制。
当然这里的高考是一个概念,被理解为知识的灌输和强加,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种知识的灌输和强加,僵化有时候不代表不好。钱文忠教授又说,“连高考都应付不了的孩子,难道素质就是全面发展的吗?素质再好,进不了大学,素质又是通过什么来展现的呢?”
再说一点,高考的应试教育作为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我不是非理性的选择自己适应的考试状态,而是我认为高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学习矛盾,而且在于中国社会的问题。人口的密集让大量人只能通过这一种人才选拔方式实现价值,这一点上,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是上层社会还没有抽走的一个底层社会里的梯子,贫寒人家还可以通过这种状态去改变自身的状况,这是中国的幸福。
还有人会说道钱学森之问对于我们的启迪,我想说,难道中国的国民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缺失,真的只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吗?不是的。
我们不要只怪罪应试教育,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培养不出来真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社会对于人的态度上面。难道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就是残缺的吗?他们不懂得学科思维、学科素养、学科文化吗?他们真的不能在应试教育下进行自我的素质教育吗?
不是的,我们的人民没有不理智到一生都在埋怨,我们的学生没有顺从这样一个社会舆论和社会预设,我们的学生是强大的,我们的人民是有信心的,所以我们不应该那么悲观,对于应试教育之下出来的人那么没有自信。如果我们还在纠结为什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样子相差太远,那么是对于我们社会的一种不自信和污蔑。
我再来说高考。高考的试题真的只是简单的填鸭式的吗?不是。高考的试题出的很有水平的一方面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考查知识的死记硬背,如果只记得知识,而不进行融会贯通,永远也拿不了高分。
所以我们那些考了高分的学霸们,如果社会以为他们就是没有素质的,没有真才实学的,那可就是真的大错特错了,他们其中的一大部分人是智商高的,情商也高的,这就可以很好地诠释我们的主题:应试教育可以变成人最基本的素质。
以上,我针对对于复旦大学教授钱永忠的话的理解,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谈应试教育的优缺点,二是提出人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试是不是素质。从两个侧面展现了影视能不能作为人们的素质之一。然后我举例,从社会、钱学森之问、还有高考三个角度阐释了应试的重要性还有对于人的素质的影响和要求,得出结论可以变成人的基本素养。当然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