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记忆

与此相比,我更愿意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证实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一碗汤的乡愁》陈晓卿

对过去的回忆,总会集结在一个食物上。

比如,刚上大学那一年,记忆中最深的不是第一堂专业课,不是第一次离开家时即兴奋又些许不舍的情愫,而是学校三号食堂那份只卖四块五的粉蒸肉。

粉蒸肉的垫底菜估计根据成本的多少来决定,通常是土豆或者红薯选其一;如果到了小芋头下来的时节,那小芋头必定也要在这道菜中充当一次分量不轻的“配角”。关于粉蒸肉的本身,现在回想起来,学校还是有有点点良心的;包裹肉的“米粉”并不是很厚,不像在某些饭店里吃的,一筷子粉蒸肉进口,不说是吃粉蒸肉的话还以为在吃酱油香料蒸米饭。拌“米粉”的酱料,我想一定是放了郫县豆瓣酱的,因为每碗粉蒸肉里必定有半碗红油。

其实,吃一口粉蒸肉,就等于在品尝一口“脂肪”。不过经过高温蒸制,油脂从每一片肉中渗出来,混着红油包裹着土豆、红薯又或是小芋头。滑嫩的肉、绵软的土豆溜过喉咙、食管、最后到达胃里,唇齿边还回味着辣椒拌蚕豆发酵的豆瓣酱的香气,一份粉蒸肉,是我对大一这一年最绵长的记忆。

再把记忆往回倒腾倒腾,因为食物而深深把一个时间段烙印在脑子里的几年,我想应该是幼儿园了。

幼儿园这个阶段应该是我对食物的认知启蒙阶段。在幼儿园的三年,我明白了什么菜好吃,什么菜我不爱吃,什么菜我可以凑合吃这三件及其重要的事。

什么菜可以凑合吃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是什么菜好吃或是不好吃,到现在说起来,当时吃饭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上大班的时候,最喜欢吃的是烧茄子。我隐约记得应该是每周三中午,老师们会拿着很大的两个盆子去食堂领饭。那个盆子的大小类似洗衣服的盆子吧,现在想想还真的是很大。而我们这帮屁孩子,就坐在小餐桌前面,像等着被喂的小猪一样等待着老师“赏饭”。

烧茄子的茄子是没有削皮的,但是由于经过植物油的高温炸制,茄子皮和茄子肉早已软烂如泥。平时已经算吃的多的我,每逢遇到烧茄子,必定再高举如藕般的粗胳膊,大喊 “老师我还要!”

遗憾的是,后来无论再怎么吃,再怎么找,再怎么换着方子做也没有找到小时候的烧茄子的味道。不知道再过多久,才能再与记忆中的烧茄子相聚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一个河南人,从小吃面条、喝糊涂长大的,偶尔也吃糊涂面条这种顶地道的河南味道。现在有河南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做点烩...
    chenum1阅读 2,688评论 0 0
  • 看到公众号的推送才意识到冬至到了。从小没有都没有特别了解冬至的什么含义只是记得说不吃饺子会冻耳朵,但之前在家的时候...
    蓝仕宁珪阅读 2,967评论 0 0
  •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从一块马德莱娜蛋糕中拎起沉睡已久的往事,在充满着熏蒸气的阴森森的房间中品尝着源源不断的...
    977df32362a0阅读 4,402评论 2 7
  • 毒也是你,爱也是你。 败与你,怨与你。
    汤什阅读 1,332评论 0 0
  • @all 为了成方圆,不得不创建些规矩: 工作时间制度依然自由,需要使用生意+ 《团建打卡》应用进行打卡记录(今日...
    二石兄阅读 1,8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