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以内的孩子经常用哭来表达,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读懂孩子哭的背后的逻辑,可以跟孩子一起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释放孩子的天性,通过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做好情绪管理不仅可以疏导孩子的情绪,还可以培养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
年轻的妈妈经常被孩子的哭闹,搞得手无所措,甚至情绪爆发。而低幼龄的孩子因为缺乏相应的表达词汇,只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感情。其实孩子在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害怕。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通常是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与情绪的斗争。
如何看得见孩子的内心和情绪,而这一步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学独立思考,会自我表达呢?《顺应孩子的天性:英国妈妈的内驱力私房教养书》,安潇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本书中通过看见孩子的言行,看见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开启孩子的内驱力。
《顺应孩子的天性:英国妈妈的内驱力私房教养书》的作者安潇不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漫画作者、动画导演,目前在伦敦大学进修儿童心理学。安潇在公众号上发表的600多篇原创文章,吸引了众多妈妈们的关注。普通的妈妈们从安潇的育儿故事、育儿思考、育儿启发和亲子游戏出发,在日常生活养育中、在亲子养游戏中、从孩子的喜笑哀乐中,观察孩子的言行,释放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
在《顺应孩子的天性:英国妈妈的内驱力私房教养书》,作者将育儿内容分成三部分:看见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理解天性、用安全感为孩子赋能;释放天性、以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发现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才能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更加轻松舒服;会引导孩子开启孩子的内驱力,才能让孩子面对未来的困难和变化,勇敢积极地参与。
作者安潇小时候因为妈妈工作忙,给予了她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告诉她创造类的活动只需要一直创造就好,并表示相信她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作者将她这份创造的能力和爱好带进自己的育儿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思考,通过记录和查阅资料,翻阅书籍,打开孩子言行背后的秘密。
比如说一岁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作者将原因归为三类:一是宝宝想体验重力现象;二是宝宝想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物体的作用,探寻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宝宝希望能够引起大人的反应,从而获得关注。搞清了这三个原因,以后可以针对宝宝喜欢扔东西的行为,给宝宝设计相应的游戏。
随着宝宝的年龄长大,认知能力增强,语言也逐渐发展起来。那么如何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呢?还是离不开游戏。比如说练习表达感情的词汇,可以通过动作、情绪表演,或者是用玩具来演绎情绪来表达喜怒哀乐。在完成的过程中,注意要用相应的情绪词汇对应相应的表情,这样孩子就能把表情和词汇匹配起来。
随着孩子的长大,三岁的宝宝喜欢说“不”。这是因为三岁的孩子大脑非常活跃,希望能够理性解释事物,却又与自己积累的逻辑和情感发生冲突,这就形成了孩子的小叛逆。这时候的父母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用语言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行为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解决孩子的情绪障碍,缓解孩子情绪。
如何缓解孩子因“得不到”而爆发的激烈情绪呢?这时候非常考验父母的情绪与管控能力。如果顺应孩子的要求,就很容易养成溺爱的习惯;如果强行反对孩子的要求,那么很容易养成孩子懦弱的性格。这时候可以用愿望清单来疏解情绪。
将孩子的愿望写在清单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延迟孩子面对物质的欲望,还可以让孩子思考自己与物的关系。别小看一个小小的愿望清单,这个愿望清单可以让孩子逐渐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也会逐渐发现自己和物质和欲望之间的关系。
作者安潇是一个喜欢创作喜欢思考的妈妈,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处处充满了创作的心思。孩子不喜欢吃饭了,不想去睡觉了,或者与别的小朋友抢玩具了。作者都可以通过“拟人演绎法”与孩子一起互动的方式,来解开孩子的心结,培养孩子的习惯。
为什么“拟人演绎法”很受欢迎呢?因为2~4岁的孩子很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时候妈妈可以通过给事物配音,孩子们就能相信和接纳这些角色,并和他们投入地交流起来。给事物配音的时候,我们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所以要采用滑稽式的不同的嗓音去演绎多个物体的角色。
透过一次次的角色扮演,演绎各种不同的冲突,孩子逐渐会了解到解决冲突的方式,还有道歉和解,轮流玩,分享,一起玩等。
孩子的天性需要看得见,需要释放,需要用创造力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顺应孩子的天性:英国妈妈的内驱力私房教养书》,透过作者教养孩子的有趣过程,原来普通的妈妈也可以养出卓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