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五:深入人心的教育
教育着是美丽的。
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毫不夸张地说,我之所以至今比较乐意当班主任,就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工作中体验着创新的快乐:大到创建“未来班”的实践,小到为学生写出一首别有情趣的学期评语……离开了创新,教育就成了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也就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魅力。所谓“美在创新”,不但在于每一个教育创新的结果,更在于教育创新的过程。每当我萌发了一个我认为比较新颖的教育构思,我总是欣喜不已,而当这种构思转化为实践而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时,我就不只是感到了教育的意义所在,更感到了教育的趣味所在。
编一本我们的“青春纪念册”
“班级史册”有什么意义?
1.围绕编辑“班级史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热爱、关心班级,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加美好。
2.通过编撰“班级史册”,可以强化、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情感与集体观念。
3.学生拥有一本“班级史册”,是拥有了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
4.班主任拥有一本“班级史册”,是拥有了一份对于新班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总结自己教育经验的素材。
怎样编撰“班级史册”呢?
1.征集稿件。
2.筛选修改。
3.编排目录。
4.印刷装订。
两代人心灵的对话
1.家长写信。
我请求每一位家长以“我的求学经历”为内容,给高一1班全体同学写一封信,家长可以写自己的中学时代,也可以写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可以写自己考大学或自学的经历。
2.教师读信。
家长陆陆续续把信交来后,我便利用读报课或班会课为同学们朗读。对某一学生而言,全班同学聆听自己家长来信,他会感到一种自豪,对全班同学来说,集体回顾属于爸爸妈妈的那段人生,他们会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3.学生回信。
集体阅读家长来信的反响是极为强烈的。
感悟:
李老师之所以喜欢当班主任,主要是爱学生,爱“创新”,爱“挑战”,把每一次创新的成果看成一种乐趣,享受其中。他还坚持十几年给学生编撰“班级史册”,这是一项耗时、耗力、耗心血的大工程,但是意义非同一般,让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我之前也做过类似的工作,毕业前给学生写毕业信,里面有学生一年里保存的照片、故事或者事件,最后打印出来,当发给学生的瞬间特别有成就感,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养大了。
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当时学习生活的时代?李老师又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家长写信、教师读信、学生回信”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父母,发现他们的不容易。
欢迎张迪
人性总是具有善恶两重性,十二三岁的学生更是如此。所谓“教育艺术”,往往正是体现在对学生“抑其恶,扬其善”的引导之中。
相隔千里的师生情
有时写信更容易扣开学生的心扉。因为在灯下写信时,面对即将叩问的心灵我会更从容更亲切地更细腻;而且近在咫尺的师生通信,这种新颖有趣的心灵交流的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手记六:走进大自然
这种幸福不只是我赐予学生的,也不单是学生奉献给我的,它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平等分享的。十几年来,我的学生就是这样给我以少年的欢乐和青春的激情。
其实,不用那么多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然的接近、对自然美的感受就是教育。
太阳岛的笑声
今天的太阳岛正被开发为旅游区,昔日荒凉的草丛中一座座亭台楼阁开始露出红墙黄瓦。但是,我仍然喜欢在江边趟水,在竹林漫步,希望拾起多年前洒下的笑声……
风雪峨眉山
在瓦屋山原始森林
自然的当然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一定是自然的。
感悟:
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爬山,去探索原始森林……这些浪漫有趣的亲近大自然的旅行,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不管是安全、时间,还是消费问题,班主任就很难带领学生出去玩,哪怕是研学旅行也要需要层层审批,总是害怕出事。
不过,李老师这种“走进大自然”的旅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告诉我们教育不只是学校里,教室里,可以在路上,也可以在大自然里。
手记七:我的教育失误
我用我的教育失误真诚地告诫我的同行:永远不要对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感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
要培养自尊心,只能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自尊心是不能容许采用粗鲁的、“强有力的”“凭意志的”手段的。
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教育者要尽量避免在这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绝望。
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
不要轻易让学生写检讨
学生总对老师是很宽容的。他们一般不会计较老师的过分或者过火的批评,甚至老师犯了错误,他们也会原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珍惜孩子的这份宽容,更应该小心谨慎地运用批评,尽量不要冲动,不要过分。
感悟:
我很佩服李老师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哪怕辱骂学生、打学生这种有失师德的行为,也敢于说出来,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作为一位普通的教师,我们都犯过错误,尤其是处理学生问题方面,肯定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呢?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