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传》感悟

        一直以来对苏轼带有无限敬畏,一个大文豪能够在一次又一次跌倒中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同流合污,反倒出淤泥而不染,实属难得。在一次又一次被贬后,没有抱怨,反而在任何艰难、恶劣的环境下豁然开朗。

        流放儋州会告诉朋友,我很好,我现在晨起梳头、午睡、晚间泡脚,并感恩于当下。在黄州,因为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东坡”,而留恋此地不愿离开,甚至将自己定义为有东坡的老农民,一个文采斐然,童心未泯的乐天派,在任何环境下能够不抱怨,反其道行之“既来之,则安之”,还能够发现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且在被贬后仍然能够诗词歌赋,留下千古名篇。在弥留之际回顾自己一身“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没有回顾自己如何建立“安乐坊”,如何在灾荒时期向朝廷上书救灾,没有表彰自己如何治理西湖,修筑“苏堤”,而将自己被贬的三个凄凉蛮荒之地作为自己的功业,也确实,在一次次被奸人所迫害时,他将政敌的得意之作作为自己的功业,大概是他寻找到了生活本来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底层百姓面对生活该有的乐观与豁达,成就了一个从生活真谛出发,没有三六九等之分的“东坡居士”,理应作为功绩留给最好的自己。在朝为官时为百姓解决实际的困难,失去实权也是尽绵薄之力为黎明苍生上书请愿,是怎样强大的心境才能做到,也许回过头看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言传身教,是心地善良的外化表现……

      苏大人一向崇拜和敬仰陶渊明,他觉得陶渊明淡泊归隐是神仙般的潇洒生活,当自己被贬时努力将自己作为归隐居士,想的更多是柴米油盐与粗茶淡饭,朋友为他打抱不平,他反而安慰他们,这样我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怡然自得。他还是个心胸宽广之人,章惇将他蓄意迫害,到头来也是选择了原谅释怀。是怎样大无畏的苏大人才能做到。

        在他身上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而他努力做到的是“不以己悲”,在艰难的流放之地,广交朋友,教会当地百姓如何自救,如何另辟蹊径,遍尝美食,流传至今的“东坡肉”、“炭烤生蚝”便是我们通过味蕾能感受到的那段美好与平静。踱步在柔美的苏堤边,看着阳光扫过那清澈与风平浪静的西湖,也许荷叶上驻足的蜻蜓便是苏大人派出的使者,守护着这份跨越千年的安宁与祥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