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导师营 ——如何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就是内心明明知道一件事该去做,但就是不去做,反而去做那些并不重要的事,而在某些时候想起这件事还没有完成又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

比如说:

学业拖延:许多学生在面对繁重的作业、考试或项目时,常常会选择拖延,直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完成。这种拖延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焦虑。

工作拖延:职场中,拖延症也屡见不鲜。员工可能会将重要的工作任务推迟,直到最后期限临近才开始行动。这种拖延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团队的整体进度。

健康拖延:有些人明明知道需要锻炼、调整饮食或就医,但却总是拖延。他们可能会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长期忽视健康问题,最终导致身体出现严重问题。

      拖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国内一项调查发现,有86%的员工承认存在拖延症的情况,70%的员工觉得自己经常拖延,另一项国内研究也发现,75%的大学生都存在学业拖延的情况。

      当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高于真正开始行动所需的成本,人们常陷入一个“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拖延,还会让本不如你的人轻轻松松战胜你。

      “拖延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成就或工作效率,而且还会进一步导致自我怀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长期下来可能还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障碍。

      拖延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战胜拖延,我们才能成功更近一步。

目前关于拖延症的心理分析内容不少。比如,有分析称拖延症是源于潜在恐惧心理,对deadline时间的恐惧。而在莱诺拉的《拖延心理学》书中也提及了对时间的恐惧,以及拖延症患者不具备时间规划能力等。

那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哪些呢?

1.畏难情绪。面对困难、挑战或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促使人们选择逃避,而不是直面问题。

2.完美主义。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追求完美无瑕的结果。然而,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往往会导致他们在面对任务时感到压力巨大,担心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避免这种失败感,会选择拖延。

3.时间管理。先完成简单而不重要的任务。把重要而难的任务拖延。

4. 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某项任务。这种心态会导致他们在面对任务时产生焦虑、犹豫和拖延的行为。

战胜拖延有哪些有效方法呢?

1.调整积极心态。先不要自己吓自己。不要夸大事情的难度。告诉自己是可以的。

2.先完成再完美。不要想着完美,要先完成再完美。不要输在犹豫,要赢在行动。

3.设置个完成时间。设置个最晚完成时间。

4.给自己十分钟,先行动起来。

    可是生活中有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觉得拖延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有人认为拖延有时候能够让人有更多时间去考虑和规划事情,避免因仓促决策而导致的错误。并且对于一些压力较大的任务,拖延可以作为一种短暂的逃避方式,暂时减轻压力感。

    个人觉得偶尔拖延可以理解,长期拖延还是需要积极面对。

    战胜拖延是和另一个自己作斗争。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你做好准备了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