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经历的事,不知该从何讲起,听到了身边太多反对的声音。
“有人一辈子求安稳,想安稳都没有,等你经历过了才知道能安稳多幸福”“做不对口工作那大学读去干嘛,学的一技之长就是要有发挥的空间。”
上大学的意义在哪呢?学一技之长求一份安稳的工作吗?
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的,上大学的意义绝不是仅仅为了求得一份安稳的工作,而是上大学的这段经历,带给我们人生的变化,塑造我们的三观,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我们能有更多的可能,而不是一出生就注定去工厂拧螺丝的命运这一条单一的人生道路。
或许这几年浑浑噩噩过日子,或许学得一身本领,或许全方面发展,甚至于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可能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为自己负责,在大学里怎么度过的,出来后能干嘛,自己想干嘛,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就够了。
但是什么时候大家的观念就是这样,出来一定要从事对口的工作,不然书就白读了。读了大学出来就一定要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
想起了在实习的时候,不止一个病人问过我,那你们都有包分配工作吧?
我说没有,要自己找工作的。
我挺意外的,为什么现在还有这种包分配工作的想法。
我知道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我知道那种流浪没有依靠的生活,我知道那种需要每天通勤好几个小时的生活,我知道那种换过好几份工作已经害怕再失业害怕生活压力害怕有了这顿没了下顿需要拼命工作维持生计的生活。
在这个群体里,安稳是一辈子奢求的幸福。
而在这个群体之外的人,安稳是唾手可得的。
同理,在这个群体的长辈更多会希望子女从事安稳的工作,因为不想子女再经历父辈的心酸历程。
可是,30、40、50岁的思想与20刚出头乳臭未干没经过社会毒打的小孩,思想能一样吗?
如果20岁的小孩想要30岁的思想,单单听几句人生建议依旧悟不到精髓,除非让ta经历一遍30岁经历过的人生。
所以我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年龄比我大的人,ta的定力就是比我强。
我越来越相信,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
一个人足够了解自己,极致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时候,ta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从外界寻找一个答案,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要还是不要,我要怎么选。同时自己想要做的事,也绝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哪怕反对的声音再强烈,也绝不受干扰。
这是我所欠缺的,我欠缺定力的稳固,一旦外界出现反对的声音,我就会动摇,失去判断,哪怕是我想要做的事,也会在这些反对的声音中找到一个支持我不去做的理由,然后放弃尝试。
我说今年要用一年时间成长自己,其实太空洞了,什么是成长,哪方面的成长,怎样成长,我没有一个标准。
所以与其说成长,不如说这一年,经历的所有事情,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由此带给我的经验教训,对我思想的塑造。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然后修炼自己稳固的定力,再次面对外界的诱惑或听到外界反对声音的时候,能够保持自己的定力,修炼一种外界再波涛汹涌,我纹丝不动的定力。
一个狠角色,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依然会把握主动权,把握自己选择的权利,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并且没人可以驾驭ta的想法。
这是我见过的,28岁的定力。可以做到极致理智冷漠,可以忽视外界没有意义的反对声音,永远只盯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所以反观我自己的定力,太弱了。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不因外界失控,修炼自己的定力,是关键的一步。
我说我喜欢自由,但同时我害怕身边有反对的声音,我也渴望我想做的事身边都是支持我的。
从另外一方面讲,这种我讲的自由是建立在支持的基础上,因为支持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做,而出现反对声音我会觉得困难重重甚至对我思想、方向的重新判断,最后可能只是活在别人期望下的狭隘的自由。
想要过以自己意志为主导的生活,就别奢望所有人都理解支持你,最懂你的还是你自己。
想要通过获得支持去提升幸福感,那只能一直活在别人的期望下,活在别人的标准里,这种幸福感并不长久,也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幸福感。
所以,这还是考验我的定力。无论外界有多少种声音,我保持我稳固的定力,支持也好,反对也好,都不会影响我半分,由此才能获得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自由,而不是活在别人要求、期望下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