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开篇,路遥先生如是说道。我特别想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爱好阅读的人,大概拜读过《平凡的世界》三部曲,路遥先生刻画了孙玉厚、孙少平、孙少安三种含在骨头里的苦,无比动容。
这部著作的背后,作家是如何劳动的?从这本书里能找到答案。
且每每我觉得人生迷茫时,我也会翻看此书,从中收获到一股非常坚定的平凡的力量——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关于写作,可真不是外在看起来的光鲜,每一位作者都是文字的苦行僧。
读书如果不是一种消遣,也是相当磨人,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竭,有一种随时溺没的感觉。有时候,写作也是这种感受,如果写作不是一种消遣,更是磨人得厉害。
可书读得多了,就越感到眼前时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伟精神大厦面前,你只能“侧身希望长咨嗟”!
想成为一名作家,更是得有丰富的阅读背景和丰盛的成长背景,从而孕育出自己的风格。 而这个“孕育”的过程,除了天赋,还得付出远超百分百的努力和敢于进入“无人区”并树立自己标志的魄力。
你看,连路遥先生也有过“放弃”的时刻。面对这种时刻,他这样讲——
“坚持要干的我开始说服犹豫不决的我——不是说服,实际上是‘教导’。在这种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中,你会遇到许多软弱动摇甚至企图‘背叛’自己的时刻。没有人给你做‘思想工作’,你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与别人毫不相干。这时候,就得需要分裂出另一个‘我’来教导这一个‘我’。”
我们的思想舞台也应该有这种“哈姆雷特现象”,在要放弃日更的时候,跑出一个我来说服懒惰的我,让蓬勃的雄心再一次鼓动自己,坚持下去。
我也曾看有的书友曾经发出这样的问题“我写的内容没人看,我还要不要坚持?”“我写的不好,要不要坚持?”……
“不管有无收获,或收获大小,从不中断土地上汗流浃背的辛劳;即使后来颗粒无收,也不后悔自己付出的劳动。”这是路遥先生在劳动人民身上学到的宝贵品质,也是他笔下孙家男儿身上的品质。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
无数个灰黑的夜晚,你在一片片文字的废墟中汗流浃背的耕种,以日复一日的热情。“人可以亏人,土地不会亏人”,这份耕耘必将某天以各种我们所不知的形式褒奖于热爱写作的我们本身。
读书月到来之际,推荐《早晨从中午开始》,愿热爱写作的我们,也将永葆这份“耕耘”的精神,在文字这篇土地上劳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