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周的小说家写作课上,张楚老师提出了人物设定的六个维度。即:
1 设定人物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影响人物的行为模式。
2 设定人物的核心性格
3 设定人物的肖像
4 设定人物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5 设定人物对他人,社会,事件的判断和立场
6 设定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谈谈我对人物设定的六个维度的理解。
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人物是否立起来很重要。鲁迅先生是写小说的高手,他在小说中树立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孔乙己”,”祥林嫂“,”闰土“,一个个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余华先生提到,鲁迅先生和博尔赫斯是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河流陷了进去。《孔乙己》是叙述上惜墨如金的典范,是文学中精瘦如骨的形象。鲁迅先生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见他满手都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
余华先生说这是他如此热爱鲁迅先生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身体里。”
我写过三部长篇小说。
第一次写的时候,只有一个粗略的大纲就开始创作,写了大约11万字。达到了把故事说清楚的效果。当时并没有认真思考人物设定,没有写下来,只是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和认知。
第二次写长篇的时候,写的大纲比较具体,甚至把每一章节主要内容都提前写好,对人物有了思考和设定,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和希望呈现出来的效果很清晰。
第三部小说创作之前,我开始写人物小传,把人物设定按照以上的六个维度一一描述出来,在肖像部分,我对主要人物设定的描述会非常具体,包括,年龄,身高,胖瘦,甚至肤色,因为这些细节会帮助我刻画人物,让读者更容易记住角色。
我还会为主要角色设计一些有特色的微表情和说话习惯,比如,咬嘴唇,摸头发,喜欢斜着眼看人等,让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人物服务的。而我的感受就是把自己带入角色,换位思维,如果我是他或者她,会做出怎样的表情,反应和动作。加上了思考的描述,让文字更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