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第107首,王维的“汉江临眺”。
【原文】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1.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
诗的首句想像之语;次句写支流;三句承“九派,”见得水势浩瀚;四句承“荆门,”见得山色微茫;五句又紧承“山色”而远望到沿江的郡邑;六句又紧承“江流,”追证前眼前的波澜。如此交互承接,题义发扬殆尽,汉江的浩渺,就可使读者想像而得了。末二句是说明作者那时的地位,是在襄阳临眺,襄阳在汉江上流,有居高临下之势,愈足烘托“临眺。”末句不过是即景生情罢了。
【作者意图】
此诗是泛咏汉江的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