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没有专门卖儿童书籍的地方,读书像吃肉一样,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我对书的渴求就像对吃肉的渴求一样,而当时两样东西都是太少了。
我们家住在一个离县城很远的地方,是个森林环抱风景优美的地方,使我们从小就对美的事物有一种敏感。爸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所以我们对书的渴望比一般小孩更强烈。每过一两个星期甚至三四个星期,我的爸妈才能带我们兄妹三人走三公里路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去看书。走三公里路是很累,但是看书快乐。那时买一本书比过年还要高兴。虽然每本小人书只要一两毛钱,贵的三四毛钱,也不是每次都可以买书的,一年大概可以买五六本。
那么几本书是满足不了我们对书的需求的,那么,我们怎么看书呢?就靠妈妈从图书馆借,还有从邮局订的杂志如儿童时代、少年报等了。那时妈妈在学校工作,很方便去那个小图书室借书。——太小了,简直不能叫图书馆。不过小小的图书室圆了我们无数的美梦,是我童年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我这辈子最早读的《格林童话》、《豪夫童话》、《狐狸打猎人》、《天方夜谭》等好书就是从那里借来的。
那时我才六七岁,马上被书中的世界迷住了。我现在还记得我一年级时,有一天中午回家吃完饭,就开始读那本新借的《中国动物故事集》。
以前是妈妈念给我们听,上学后识了一些字,我就想自己来读了。那个故事,名字叫《大象和狐狸》。
我当时认得的字还不够多,书上也没有拼音,所以我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妈妈,她的午睡被多次打断。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在下午上课前结结巴巴地读完了整个故事。当我读到“大象拉了一泡屎,就把狐狸压死了。”时,我不禁哈哈大笑!
那是有生以来我自己读完的第一个故事。
当时,就像是在黑暗的房子里开了一个小窗,我突然看到了不同的、美丽无比的世界,这世界是那么神奇,让我惊喜不已:原来,这些小蚂蚁似的文字可以组成那么的有趣的故事啊!
图书室的书和买来的小人书不够我们读,因此妈妈又订了《儿童时代》、《少年报》等杂志。
那时,我每个月拿到新来的《儿童时代》,简直比吃到鲜肉饺子还要高兴——一个月最多吃一次肉饺子,所以太渴望解馋;而《儿童时代》解的是心灵上的馋。每次我都舍不得很快读完,但一读起来又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完怎么办?还好故事不像饺子,下了肚就没有了,我会反反复复地读,有的故事不夸张地说,读了100遍。
我还记得,当时爸爸妈妈晚上偶尔会出去,;每逢没有大人管的夜晚,我和哥哥就把全家所有的小人书和能看的书全铺在床上,自己舒舒服服地躺或者坐在床上,然后贪婪地享受这顿“精神大餐”。在安静的森林夜晚,我们两兄妹聚精会神地畅游在书的海洋里,陪伴我们的只有虫鸣声。每次一听到爸妈回来的声音,我都会很生气、懊恼,因为他们会说:“睡觉了!不看了!”我们的精神大餐只有告一段落。
我还用小人书哄我的妹妹,给她讲故事,因为小人书上有画。我妹妹听了太多的故事,所以不到两岁就会拿着《走麦城》这本小人书说:“从前,有一个马嘟嘟……”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从此,我对读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找到书,就丢下其他事拼命地读,读到别人叫我“书呆子”,读到废寝忘食。只觉得书给我带来的快乐无可比拟,而且,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尤其要感谢那些图书馆和借书给我的人,希望现在有更多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书,就这样照亮了我们童年的生活。在物质极其乏匮的年代,我们家的人的心灵因此而丰富柔软,并且持续一生。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想办法给我和哥哥妹妹读书,读好书。他们不但借书、买书,还指导我们怎样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现在看我七八岁时写的读书笔记,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这些长期的习惯和艰苦的训练,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爱文字如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