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第248天:单车20分钟
读经第六十八天:论语
我的理解和收获
1丧致乎哀而止。:孔子对于丧事的态度并不是一味地讲究“厚葬”,而更讲究内心的哀痛,在仪式完备与内心哀痛之间,孔子还是选择了哀痛。子游此处所说的“致乎哀而止”一方面有在丧事上要致哀,表达出自己的悲痛,但另一方面也有“节哀”的意思,避免过于哀痛而“失性”或伤身,所以需要“止”。
2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摘抄:子张学习是刻苦的,成绩也是很好的,对“礼”掌握得好,但行的是“形式”,并没有触及内心,所以说他“未仁”。这确实是已经十分难得了。一个人装一辈子,做一辈子好事,能说他是假的吗?这样的人,好过那些一辈子都不装,却总是伤人的人。子游的评价也未必全对,如同一个人学习刻苦、成绩好,别人就说他笨一样,总耍小聪明的人未必真聪明。)
3曾子说:仪表壮伟的子张啊,却难以与他一起做到仁。(据说子张外有馀而内不足,他的为人重在“言语形貌”,不重在“正心诚意”,故人不能助他为仁,他也不能助人为仁。结合第二条仔细体会,去反省自己)
4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完全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过世的时候。
5孟庄子的孝行,别的都有办法做到,但他不去更换父亲任用的旧臣与父亲锁定的政策,那才是难以做到的。(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宜。看来孟庄子是孔子的粉丝啊,嘿嘿)
6曾子对典狱官阳肤说:现在的政治领袖言行失去规范,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你如果查出罪犯的实情,要有难过及怜悯之心,不可沾沾自喜。(这一条值得深思,推及企业中,在查明下属错误后,你是为自己的查办能力沾沾自喜了,还是在为下属犯错而怜悯难过?其实扪心问一问:为什么他会犯错,跟我(领导)相关的是什么?答案就出来了。)
7子贡说:殷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坏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力争上游,避免趋于堕落。)
8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像日食与月食:犯错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到;更改了以后,大家依然仰望他。
9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这实际是说,孔子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需要什么人讲授给孔子。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
10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摘录续意一段:孔子造诣的高深,非常人所能理解。有人在朝堂上夸奖子贡而贬损孔子。子贡听到后通过一个比方来把自己和老师相比。他说,我的墙很矮,只要人们一抬头就能看到;老师的墙很高,找不到门看不到。言外之意是自己的才能常人都能看到,能欣赏得了,而老师的才能平常人看不到,欣赏不了。子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政治上,他作为鲁国的大夫,游说了吴国、齐国、楚国等国,使自己的国家免于战乱;在经济上,他通过经营创造了很多的财富。如果以常人的观点看,他的财富要比孔子多,他为国家做的事情要比孔子大,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很自然。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在鲁国这个地域来看,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如果从中华的历史上看,从对整个人类的贡献来看,那子贡怎么能和孔子相比呢?子贡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孔夫子和子贡的关系犹如同时代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孔夫子和苏格拉底他们都是超越他们时代的大师,他们的见识和眼光穿越了历史,他们的思想又怎是我们俗人所能理解得,所以子贡说得极是,他丝毫没有吹捧他的老师孔子的嫌疑。)
11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啊!仲尼不可诋毁啊。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啊,还可超越啊;仲尼,是太阳月亮啊,无可去超越的呀。有人即使要自绝于日月,又怎么能损伤到日月呢?只见到他的不自量啊。(体会到:孔门高徒子贡,有着清醒的自知之明和对老师无限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