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教育学循环的核心。
什么是自尊心,如何形成自尊心?
教育学循环的内容是什么?
与自尊心有关的三个重要主题:信任、评分、个别对待。
自尊心从内在的讲,最主要的源于成就感;外在的讲,则与学生获得的外部评价尤其是源于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能够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内在感受。
在师生关系中,信任是前提。
没有信任,教育将无从发生。
成长,包括自尊心的形成,最终是学生个体内在之事。但教师运用评分或评价这一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这一过程。
因为学生的不成熟性,恰当地运用评分,能够促进学生的成熟,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而不恰当地运用评分,则将会延缓学生的成熟,甚至摧毁学生的自尊自信,使学生形成自卑感或日渐冷漠麻木。
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就决定了要促进学生的自尊自信,使之步入良性循环,就必须对学生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将整个班级视为一个没有差异的整体,将每一个学生都等同于一个抽象的学生,是导致冷漠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个别对待,没有对一各个具体学生的细致的洞察,没有鱼买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之间进行的生动的交往,并无法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感受,也无法推动良性的教育学循环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获取自尊心的核心途径,那是儿童在教师的协助下尽可能的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成就感就越强,也就越容易获得自尊自信。
而协助学生克服具体的困难,这需要教师既深刻的理解知识,也深刻的理解学生,并拥有相当成熟的教育教学能力。
从协助学生克服困难的角度入手的行为模式,就是专业型的。研究这个学生的学习障碍,给于相应的单独辅导,使他能够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从谈古筝的角度上去看,从最开始根本都不愿意坐到古筝旁边,中间有一天我实在等不下去了自己带上指甲花了40分钟的时间把一遍从头到尾弹完整。是从零开始的那一种,把每一个节点处的音符准确地弹出来,不熟练的地方就坚持把它弹到自然的状态。
现在全程旁边需要有人陪护,不时地停下来想其他的事情,中间总是会有干扰的因素。就是不由自主的就停下来这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没有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