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利他心态看待问题——读《做一名老练的青年教师》第五章第二节《换一种心情看失败》
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历程,其实就是同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进行角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数的失败,变换着花样,在各个意想不到的时间,从各个意想不到的位置跳出来,阻拦在前行的道路中央,诱使青年教师鼓足勇气同它决斗。
【刘老师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确实是在不断遭遇着失败前行。第一次参加赛课,就止步在赴区比赛前的那一站,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历练,我不断参加各种比赛,终于在工作的第11个年头冲进区赛课的现场,分别取得道德课二等奖、语文赛课的一等奖,又分别代表两门课程赴市参赛,又一次获得市道德课二等奖和语文课一等奖的成绩。在赛课的道路中央,不断遭遇失败,但我都鼓足勇气同它决斗,抱着学习成长的心态,才终于战胜失败和困难,获得小小的成功。就像作者说的那样,那些失败成了我打开下一座城堡大门的密钥。】
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失败大约可概括为五种类型:
1.在追求教育教学规律的道路上,因知识经验的欠缺而遭遇到的挫折;2.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现实的冲突中,因认知能力的不足而经历到的矛盾;3.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因个性发展与规范管理的不调和而形成的对立;4.在教育目标的界定上,因应试目标和素质培养的两难而造成的失衡;5.在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目标的悖逆中,因个体价值的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挫败。
面对这些失败,该以怎样的心态迎接它们带来的挑战呢?作者为我们提出了这样几种心态:
最懦弱的心态,是主动逃避:每逃避一次,便断了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样的教师,终身无法触及教育的本质,永远在误人子弟的落脚点上,没精打采地消极闲逛着。
最无能的心态,是听之任之。这样的教师,失败就是他们无法挣脱的枷锁,将他们的灵魂牢牢锁定在平庸无能的耻辱柱上。
最无知的心态,是归罪于他人。这样的教师,经历的失败越多,心中积累的怨愤便越多。他们的心,便被这怨愤束缚成难以自拔的茧。
最可取的心态,是深入钻研。这样的青年教师,会把每一次经历的失败都看成一条无法抵达目标的路径。他们把此路不通的路标插在这样的路口,既让自己拥有了寻找下一个路口的标志,也给后来者必要的提醒与告诫。
这最后一种心态,其实就是换了一种心情看失败。对待失败的心情不同,青年教师能够取得的成就也就不同。
【李镇西博士教育、帮助一位特殊学生,获得了成功,在观察、研究、帮助这名学生的过程中,他记录下大量的教育日记,成为一代名师。值得我们学习。如今,在面对班级里的特殊学生时,我一改以往急躁的状态,冷静地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该犯的错,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情绪,从而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我的帮助,孩子们至少明白:情绪没有好坏,表达情绪的方式才有好坏。】
换一种心情看失败,就是要将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心态,转换成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利他心态。也就是说,在面对各种失败时,首先要抛下自身的利益得失,不用自身的情感喜好来裁定事件的属性和发展方向,而是静下心来,把事件当作一个科研课题进行理性探究。
【对于此,我深表赞同。不过,我是修炼了30年才逐渐学会了静下心来是什么感觉。现在,每天的镜子练习,吴虹校长、兰儿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早餐,让我渐渐学会包容、接纳所有的人,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也正是这样,我才有了跟孩子的和解,才有了对结对孤儿的新的认识,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孩子现在也逐渐对我敞开心扉。当我们以利他心态来看待问题时,有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以自身利益为参照,关注失败,则失败永远是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以他人利益为参照,关注失败,则失败同样是成功花园中盛开的花,每一朵都张扬着探究与发现的美,每一朵都飘散着人情与人性的芬芳。
2.复原力,生活中的防摔弹簧垫——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第二篇之10.《人际资源与复原力训练》梳理
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际资源,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则是“他者”,人永远不可能脱离他人而活着。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灾难或挫折反应差异很大,这些现象说明人的复原力与人际资源有直接关系。
如何使学生在经历了考试失败之后更加坚强,仍然有积极的状态去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复原力概念和复原力训练方法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启示。
什么是复原力?
复原力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潜在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复原力是一种个体在每一发展阶段都能以不同的行为表现出促进或修补健康的能力。这种复原力就像是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先天就具备的自愈和自恢复的能力。
复原力是一种抗拒困境,并从困境中走出,恢复到正常生活的能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复原力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潜能或特质,例如乐观主义、有责任感、任性、挫折容忍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复原力包括两个部分:内在保护因子——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子作用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外在保护因子——家庭、学校和同伴或社区的环境中所拥有的能够促进个体复原的因素。
复原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协同作用,调节并减缓危机因子对个体的影响,使个体产生问题行为状况的概率降低或增加成功适应性。个人的内在保护因子必须与外在保护因子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复原作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复原力,可以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应对压力,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如何训练复原力?
第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成功或快乐的积极经验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以及提高对自我的接纳;教师经常表扬、鼓励和肯定学生可以让他们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去学好功课,有能力去做好其他事情;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会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习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将挑战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避免执著于那些危机事件的消极情绪体验。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还需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学生在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后,会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
第四,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技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疏导情绪,让学生懂得如何消除和减少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从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方面看,则是家庭、学校和社区为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凭借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生愿意去寻求教师的帮助,愿意和教师讲出自己内心的烦恼。有了教师的帮助和支持,学生更容易从困境中走出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帮助学生与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亲密的友谊,满足其归属、尊重和爱的需要,以及自我价值感。
为了更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建立外在保护因子,教师还需协助增加学生与家人及其社会同伴之间的连结,为学生能够拥有足够多的关注与支持提供保障。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品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的技能,引导学生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构迎接挑战的能力和主动寻求问题解决资源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复原力具有重要意义。